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中间环节,如何阻断和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早期肝硬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8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丙型肝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并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检测。设立正常对照组(n=3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组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和血清ALT、AST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12周时,32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外周血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和HCV-RNA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和未获得EVR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在治疗48周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组(HCV-RNA定量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n=51)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结果和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无病毒学应答组(n=32)(P<0.01),慢性丙型肝炎无病毒学应答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4周时,病毒学应答组中有39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及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未获得SVR患者(P<0.01);而未获得SVR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48周末)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的变化对预测疗效和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启源  方国平 《江苏医药》1998,24(6):449-450
近年来发现内毒素血症(ETM)在慢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加重肝细胞损伤,导致衰竭和内脏损伤。本文收集IOO例慢性肝病,旨在探讨各型慢性肝病血清内毒素(E)水平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n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00例均为1995年12月至1997年5月本院住院患者,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分类。其中慢迁肝20例,慢活肝32例,慢重肝15例,肝硬化33例(代偿期18例,失代偿期15例)。健康志愿者25例作对照组。二、研究方法采用鲨试剂改良基质显色法定量测定空腹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所有血清标本由专人一次性集中测…  相似文献   
5.
乙肝患者HBeAg含量与其临床、病理及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32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含量,49例进行了肝活检.结果临床各型乙肝中除慢性轻度外,其余各组HBeAg阳性率比HBV DNA阳性率低(P<0.01);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的HBeAg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339,P=0.0001),病理炎症分级G1~G4和纤维化分期S1~S4各组间HBeAg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乙肝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但不能反映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杀胚方联合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40例输卵管移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西医组与中西结合组,每组各120例,其中西医组予以米司非酮、氨甲喋呤联合治疗,中西结合组予以中药杀胚方联合米司非酮、氨甲喋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β-HCG恢复正常、异位妊娠包块吸收及月经复潮所用时间。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1.67%,明显低于中西结合组的91.67%,差异显著(P<0.05);中西结合组β-HCG恢复时间为(13.6±5.8)d,异位妊娠包块吸收时间为(83.4±14.6)d,月经复潮时间为(75.4±12.3)d,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显著(P<0.05);西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与中西结合组的6.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杀胚方联合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β-HCG恢复正常及附件包块吸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习惯性流产妇女采用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240例烯丙雌醇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烯丙雌醇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相关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观察组黄体酮(P)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4.34±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2.08±6.34),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对于均使用烯丙雌醇治疗的习惯性流产妇女来说,加用利托君联合治疗相较于常规添加药物硫酸镁对于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善较为显著,激素水平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更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8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丙型肝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并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检测.设立正常对照组(n=32).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组外周血中的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和血清ALT 、AST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12周时,32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和HCV-RNA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和未获得EVR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在治疗48周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组(HCV-RNA定量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n=51)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结果和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无病毒学应答组(n=32)(P<0.01),慢性丙型肝炎无病毒学应答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4周时,病毒学应答组中有39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外周血中的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及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未获得SVR患者(P<0.01);而未获得SVR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48周末)明显升高(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Treg百分比的变化对预测疗效和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治疗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临床较为常见。曾有报道 ,其发生率约为 5 2 .6 % [1] 。低钠血症的治疗在临床上有时可能比较棘手。现将近来我院收治的 6 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患者作一治疗及转归分析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6 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患者均为我院 1999年12月~ 2 0 0 1年 4月住院患者 ,男性 4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2~ 6 5岁 ,平均 47岁。其中并发肝性脑病 6例 ,上消化道出血12例 ,自发性腹膜炎 8便 ,肝肾综合征 4例 ,原发性肝癌 2例 ,低钾血症 2 3例 ,低钠性脑水肿 3例。二、低钠血症的诱因及程度本组…  相似文献   
10.
肝小静脉闭塞病(veno—occlusive disease,VOD)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症。VOD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且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差。现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5例VOD患者进行回顺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