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患者共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结局的患者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防治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协调好活动与饮食;预防感染;注意用药反应、警惕出血倾向并且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使本组患者死亡率降为17.9%。结论:全方位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调查本院内分泌科2008年1-12月4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7例(87.7%)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296例(63.8%)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老年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302例(65.1%)、周围血管病变176例(37.9%)、肾病126例(27.2%);男女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女性高于男性,其余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往往多种并存,病情复杂,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干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博唐平~?A1C EZ 2.0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床旁检测仪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20年4-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室仪器设为参考系统,博唐平~?A1C EZ 2.0设为评估系统,对两款仪器检测HbA1c的结果进行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Bland-Altman分析、偏差分析。结果:博唐平~?A1C EZ 2.0指尖末梢血组与博唐平~?A1C EZ 2.0静脉血组比较,再与实验室静脉血组比较,结果均呈线性相关(r=0.946);博唐平~?A1C EZ 2.0所测结果均值与实验室Bio-Rad D-10 HbA1c测定仪所测结果均值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0.2%,95%CI内相对偏差为-1.7%~2.1%,仅有6.00%(6/100)界外点数。结论:博唐平~?A1C EZ 2.0能够满足HbA1c临床检测的应用要求,适用于临床糖尿病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4年住院死亡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历信息,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变化趋势及死因分布特征。结果共纳入死亡糖尿病患者1297例,其中老年患者1162例,老年组病死率为4.44%,远高于非老年组0.94%(P0.001);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5.22%对3.47%,P0.001)。10年间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P0.001),前5年病死率从4.75%下降至3.01%(P0.001),后5年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老年糖尿病前5位死因依次是感染(27.71%)、心血管疾病(25.22%)、肿瘤(21.34%)、脑血管疾病(10.41%)、糖尿病并发症(5.51%);其中,60~79岁组首位死因是心血管疾病,80岁以上组感染占第1位。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4年住院老年糖尿病感染死因比重增加43.81%(22.60%对32.50%,P0.001),在2010年后成为首位死因。结论 2005-2014的10年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趋于平稳。感染和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提示除心血管疾病外,需要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感染预防和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床边血糖监测系统回顾性分析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主要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稳步医院用(SureStep 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连续监测睡前及夜间血糖的2505例T2DM患者共14827次血糖数据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关系. 结果 (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8%(271/2505),总夜间低血糖事件393次,其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15.3%(60/393),轻度低血糖84.7%(333/393).(2)睡前血糖<9.0 mmol/L时,预测夜间低血糖敏感性57.7%,特异性62.3%.(3)男性、≥60岁、胰岛素治疗且睡前血糖<9.0mmol/L的住院T2DM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P<0.05). 结论 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9.0 mmol/L时,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应重视睡前血糖监测,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消毒及换药包扎方法,观察组以生理盐水涡流式水流冲洗创面后,以马应龙痔疮膏与云南白药粉剂以1∶1的比例搅拌成糊状,涂抹糖尿病足溃疡伤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且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马应龙痔疮膏联合云南白药涂抹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能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使用胰岛素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7年1-12月在我科住院应用胰岛素泵行强化治疗的181例患者发生65例各类问题的原因.包括:医生、护士无系统培训计划;交接班不严格;更换输注装置及注射部位无统一的时限标准;置泵前未做好详细解释及宣教;预防感染意识不强.针对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科室设定每周四上午11:00后为科室业务学习时间,行相关知识培训,对轮科、进修医生、全科护士定期堵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班班床边交接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要求胰岛素泵使用期限满5d即更换输注装置及穿刺部位;加强护息沟通及健康宜教;及时总结经验,规范操作流程;积极防范感染.实施对策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35.9%下降至6.9%.认为针对导致胰岛素泵产生不良事件的各种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规范的管理方法,能保证胰岛素泵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余桂芳  文玉琼  陈重  邝建  杨华章 《广东医学》2008,29(7):1240-1241
目的 探讨和评价智能化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临床实用性和重复性;总结护理配合经验,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 应用智能化葡萄糖钳夹技术对20例实验对象(正常糖耐量16例,糖耐量异常(IGT)4例,其中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各2例)行正糖钳夹试验,其中3例正常糖耐量者在1月内重复实验。结果 ①23例次钳夹实验进入稳态期时间平均为(105.57±26.72)min;②稳态期平均血糖离散值为(0.10±0.06)mmol/L;血清胰岛素平均水平(94.64±13.72)pmol/L;③3例正常个体重复试验稳态葡萄糖利用率(Gu)差值平均为(-0.19±0.91)mg/(kg·min)(t=0.385,p=0.754);④正糖钳夹测定的Gu与HOMA1-IR的线性相关系数R=0.614(P=0.011),与HOMA2-IR线性相关系数R=0.593 (P=0.02);医护配合默契,顺利完成实验。结论:智能化葡萄糖钳夹操作相对简捷,较快进入稳态,血糖钳夹精确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HOMA-IR指数与钳夹技术测定的Gu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护理配合在各环节衔接良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病人发生皮下硬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7月住院320例应用美国MiniMed508C胰岛素泵病人皮下硬结发生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皮下硬结发生率为18%;持续佩戴胰岛素泵时间、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体重指数、性别是发生皮下硬结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病人应避免长时间持续佩戴胰岛素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及输注装置,避免操作不当;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避免佩戴胰岛素泵的病人发生皮下硬结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液安全夹对安全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输液安全夹对输液意外高脱管率的患者进行输液装置保护。结果使用输液安全夹后,输液意外高脱管风险的患者未再发生脱管。结论输液安全夹对输液意外高脱管率的患者进行输液装置保护,能保障安全输液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