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对于需要内固定治疗的胸锁关节脱位,因其毗邻纵膈等重要结构,风险相对较大,而内固定方法多样,仍存争议。 目的:探讨通过锁骨近段髓腔和胸骨髓腔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在防腐固定的2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胸锁关节形态、相关韧带等解剖学特点,测量锁骨内侧端、胸骨柄之关节面大小,关节盘形态,肋锁韧带、胸锁韧带形态。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用钢缆或可吸收缝线"8"形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9,45,62岁,平均年龄38.6岁,采用上肢功能DASH评分对内固定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解剖学结果显示,锁骨内侧端关节面的前后径、冠状径都要大于胸骨柄上关节面的前后径、冠状径,2者之间并不匹配;胸骨柄在关节面上缘处的厚度最小,胸骨角处的厚度最大;胸骨柄的宽度在关节面上缘水平最小,关节面下缘最宽。关节盘的外观近,似椭圆形,冠状径大于前后径,与胸骨柄侧关节面较匹配,中央厚度大于边缘厚度。肋锁韧带厚度要明显大于胸锁前韧带和胸锁后韧带,外观更为致密;胸锁前韧带和胸锁后韧带的长、宽、厚较接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例患者随访时间14-36个月,DASH评分10-16分,平均13.3分,内固定效果满意。提示通过钢缆或可吸收缝线近段锁骨髓腔和胸骨髓腔内固定修复胸锁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后路全椎板切除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89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出现了完全性瘫痪或不完全性瘫痪症状。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后路组(43例)与前路组(46例),后路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前路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差异,分析术前、术后2周时两组呼吸模式及术后3、6周时两组痰培养病原体差异;采用ASI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2周、2年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的差异。结果 后路组(n=43)及前路组(n=46)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出现1例血肿,3例脑脊液漏;后路组出现了2例脑脊液漏,1例深静脉血栓。后路组及前路组术前的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时两组不同呼吸模式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痰培养阳性的普通细菌和真菌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后路组痰培养无论是普通细菌还是真菌阳性例数都减少,而对照组均有少量增加,两者例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ASIA评分,前路组与后路组组内术后2年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运动及感觉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完全性瘫痪(A级)、不完全性瘫痪(B级)在术前及术后2年的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后2年神经功能恢复无差异,但后路全椎板切除更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和肺部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21年1月,上海第四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颈椎外伤患者42例,其中20例采用ACAF治疗(ACAF组),22例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LAM组)。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价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的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 24个月。2组减压节段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AM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高于AC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神经功能ASI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AF组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LAM组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2种术式均可显著改善患者颈椎脊髓功能,且ACAF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长链非编码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LncRNA GAS5)与微小RNA-21(miR-21)的关系,阐明LncRNA GAS5调控miR-21参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建立脊髓损伤大鼠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模型;沉默和过表达GAS5,构建下调shGAS5表达的慢病毒,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RNA GAS5与miR-21存在结合位点等。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等探究GAS5与miR-21的结合位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21、GAS5、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基因、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B淋巴细胞瘤(Bcl)-2相关X基因(Bax)、Bcl-2和蛋白激酶B(AKT)的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 3、Bax、Bcl-2、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TUNEL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miR-21、Bcl-2及p-AKT表达水平降低(P<0.05),GAS5、PTEN、Bax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升高(P<0.05)。PC-12体外培养与OGD/R损伤后出现与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类似结果,且于OGD/R处理后2 h最显著。GAS5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结合miR-21,进而调控下游PTEN信号通路。下调GAS5或过表达miR-21可抑制PC-12细胞凋亡(P<0.05)。结论 GAS5通过结合miR-21,上调PTEN并抑制AKT磷酸化,进而促进脊髓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6.
背景:血管周围干细胞来源于成体脂肪组织,获取容易且干细胞比较均质,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人血管周围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抽脂来源的人脂肪组织,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提取血管周围干细胞,第1代血管周围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分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及Wnt信号通路抑制组,成骨诱导第5天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第10天行茜素红染色,第7天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蛋白表达。制备血管周围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材料,通过无胸腺小鼠胫骨单皮质缺损模型,研究血管周围干细胞在体内的骨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1)每100 m L脂肪中含有基质血管成分细胞为(1.82±0.32)×107,活细胞占(82.72±5.37)%,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分选,血管外膜细胞(CD34+、CD45-、CD146-)比例为(17.66±1.05)%、血管外周细胞(CD146+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约占肩关节脱位的3%,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1].既往,关于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的研究甚少,甚至被称之为"被遗忘关节"[2].关于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目前仍有争议,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是骨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3].本文对胸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综述如下. 1 胸锁关节的解剖学 胸锁关节是由锁骨内侧端、胸骨柄上端和第一肋软骨端组成的鞍状关节,是连节上肢与躯干的唯一关节[1].由于锁骨内侧端的关节面远远大于胸骨柄上的关节面,其很大一部分直接架在胸骨上和胸骨的锁切迹形成关节,且两个关节面都被纤维软骨覆盖,球根状膨大的锁骨内侧端在前后位上是屈曲的,垂直为上是凸出的,因此骨性结构非常不稳定,被认为是身体中最不协调的关节.但另一方面此结构引发的胸锁关节的活动度大.因此胸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其周围的韧带维持,包括肋锁韧带、关节盘、关节囊韧带和锁骨间韧带.在这些韧带中,还不能公认哪根韧带是起着维持胸锁关节稳定的主要作用.肋锁韧带的形状近似菱形,把锁骨内侧端固定在第一肋上限制肩关节的抬高、旋转和侧方移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前路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A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下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颈前路术后ASD再次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CSM患者56例,依据首次前路手术方案,分为ACDF组(首次行ACDF手术)和ACCF组(首次行ACCF手术)。对两组患者翻修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的颈痛和上肢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进行评价,同时测量C2-7Cobb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2-7SVA)和T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