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心电图本身既有独自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即使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本身运转正常,也仍然会产生一些伪差和误判。现将  相似文献   
2.
房爱萍  展英华 《临床荟萃》2005,20(11):624-625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较为常见、危害极大的心肺血管疾病,是急性肺部疾患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该病以误诊率、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故早期正确诊断肺栓塞是临床上极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将15例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总结如下,以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诊断肺栓塞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及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年龄分布。方法 用24h 动态心电图对643 例快速心律失常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46 .9 % ) 。60 岁以上与< 60 岁之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室上性心律失常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显著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P < 0 .05) 。室性早搏24h 1 万次以上患者显著多于房性早搏1 万次以上患者( P < 0 .05) 。结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为室上性心律失常,60 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年龄无直接关系,交界性心律失常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诊断胎儿心脏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疑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孕妇2600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检出胎儿心脏异常20例,检出率0.77%。其中CHD17例(0.65%),心脏肿瘤1例(0.038%),三尖瓣中量反流1例(0.038%),心包少量积液1例(0.038%)。经引产尸体解剖证实11例,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7例,失访2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产前检出胎儿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胎儿心胸或心腔比率异常及胎儿心脏四腔观异常是胎儿CHD的最主要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5.
房爱萍  王昕  刘长青 《山东医药》2004,44(35):30-31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的一个无创性指标.对于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尤其是预测心性猝死有重要意义。2001年3月~2004年8月,我们收集并分析了4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患者的HRV资料,并与45例健康老年人HRV进行了对照,旨在探讨SDHVD的HRV改变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AF)的患者,控制房颤的心室率(频率控制)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节律控制)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频率控制组使用阿替洛尔和地高辛控制AF的心室率;节律控制组用胺碘酮或直流电转复并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比较3年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质量及住院率。结果两组病人的病死率、生活质量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率控制组的致残率、住院率低于节律控制组(P<0.05)。结论控制AF心室率应列为持续性AF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频度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5例室性早搏,万次以上24/2HOLTEER资料,并对照组对比。结果 非心脏病组和心脏病室早平度昼夜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实行早搏量的多少与严重程度不成正比,而基础疾病的严重与否至关重要。以LOWh氏分级作为器质性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不够有力。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指标。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研究了CHF患者HRV的特点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旨在对判定预后、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学生不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及运动效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筛选出从事轻体力活动的健康大学生49名,男性25名,女性24名,采用K4b2便携式心肺功能测定仪测量其进行不同体力活动(慢走、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时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用凯式定氮法测量24小时尿氮,利用Weir公式计算能量消耗量。根据能量消耗量(kJ/h/kg)和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速度(km/h),计算单位体重单位距离能量消耗值(J/m/kg)来表征运动效率,此值越高,运动效率越低。结果:体力活动平均能量消耗量:慢走12.11±1.84,快走19.00±2.60,慢跑32.99±4.90,骑自行车16.43±2.68;运动效率表征值:慢走3.03±0.47,快走3.17±0.43,慢跑4.12±0.61,骑自行车1.37±0.22;骑车运动效率最高,慢跑最低,慢走与快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体重除参考能量消耗,还可考虑运动效率选择适宜个体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对生长发育及长期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和SinoMed 2005~2016年间发表的与婴幼儿配方食品蛋白质含量或摄入量相关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及前瞻性研究。结果从检索到的1400篇文献中共筛选出9篇(足月儿7篇,早产儿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高蛋白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组(1.92~4.7g/100kcal)(HP)的足月儿体质量和身长会有一过性的生长加速,其6月-6岁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2月-6岁的年龄别BMI Z评分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婴儿配方食品(1.6~3.3g/100kcal)喂养组(LP),足月儿在婴儿期摄入高蛋白质含量的婴儿配方食品会增加其6岁时的肥胖风险,但对60月龄内的体成分无显著影响。HP组的足月婴儿血浆必需氨基酸浓度更高。2、高蛋白配方食品能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但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神经发育等的影响以及高蛋白摄入所导致的生长加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现有证据,认为含有1.8g/100kcal的牛乳婴儿配方食品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能够满足1岁以内足月产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对于最大值,牛乳婴儿配方食品3.0g/100kcal是适宜的,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则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度下调,以保证提供充足的营养且不会带来肥胖风险。幼儿配方食品以及早产儿配方食品的蛋白质适宜含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