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谷丙转氨酶(ALT)联合检测评价HB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Pre-S1Ag、HBsAg采用ELISA法;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ALT采用IFCC速率法。结果HBsAg阳性组的Pre-S1Ag、HBV-DNA和ALT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组(P<0.005)。在双阳性组和单阳性组间Pre-S1Ag、HBV-DNA和AL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BV-DNA与Pre-S1Ag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HBV感染者的Pre-S1Ag和HBV-DNA表达与肝功能的损伤相关:Pre-S1Ag、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ALT异常检出率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Pre-S1Ag、HBV-DNA和AL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BV复制情况和预测肝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戴梦玲  励丽  张广吾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7):554-554,558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及50例未合并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组患者(包括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及终末期组)的MPV、PCT、PDW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合并肾脏病变组.而肾脏病变不同期的MPV、PCT、PDW等参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PV、PCT、PDW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肾脏并发症有一定的早期预示作用,亦是进行抑血小板或防血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及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梅毒死灰复燃,如长江三角洲成为较高发病地区,预防控制梅毒传播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分析并掌握正常人群——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梅毒流行特征,不但可为血站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为防治该性病提供参考。我们对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宁波市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对2007年宁波地区35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手术患者用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术中及术后72h手术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量和输血指征符合情况,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结果 22 316例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为99.6%,8 525次红细胞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38.2%的围术期用血仅凭临床医生的经验实施.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合理性与否的判断,红细胞输注不合理率为48.9%,围术期血浆用量占临床用量的51.2%,不合理率63.7%.自体输血量占围手术患者用血量的10.2%.结论 宁波地区尽管成分输血及自体输血开展良好,但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急需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及制定相关限制性输血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地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输血被认为是补充血容量、保证手术成功及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自从Opelz等〔1〕 发现有输血史的肾移植患者存活率增加 2 0 % ,并提出输血可能诱发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观点后 ,传统的观念开始被打破。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 ,由于免疫抑制 ,围手术期输血与恶性肿瘤的术后复发相关〔2〕 ,并可降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3~ 5〕 。Chung等〔3〕 用Mantel -Haentszel-Peto方法分析了 1982~ 1990年 2 0篇文献中 5 2 36例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及非肿瘤因素死亡率累计差异比率 (95 %可信区间 ) ,结…  相似文献   
6.
血站的工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足或违反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的差错会对献血者、患者带来痛苦,引起严重的后果。现回顾性分析我站外采部门发生的84起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站外采部门2010—2013年上报质管科教科的84起差错事件。其中初筛血型错误60起(71.4%),献血者信息录入错误11起(13.1%),血量写错5起(6.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酮酸钠(SP)与贮存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献血者血液20份,去除白细胞后等量留取2份样本均50 mL/袋(20×2)分为试验组20份(SP组)、对照组20份(NS组)。试验组每袋加入100 mmol/L的SP溶液8.0 mL,对照组加入等量0.9%生理盐水,轻轻混匀制成悬浮红细胞,分别在第1天、第14天、第28天每袋取样1 mL用于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膜表面PS表达;取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结果:红细胞膜表面PS阳性表达率、上清液中MDA都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照组上升较快,均自第14天开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第14天,t=2.763、P0.05;第28天,t=3.027,P0.05,MDA:第14天,t=2.763、P0.05;第28天,t=3.027,P0.05);上清液中ATP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对照组变化快,自第14天起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t=2.385,P0.05;第28天,t=2.879,P0.05)。结论:红细胞在贮存过程中添加SP,可提升ATP、减低MDA,能抑制红细胞膜PS暴露,具有改善红细胞贮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戴梦玲  陈玉冲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88-1389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技术(DFPP)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173例次)行DFP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7例(173例次)好转45例,2例转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总有效率达95.6%。173例次均顺利完成DFPP治疗,由于治疗前均常规应用地塞米松,未出现过敏反应,有2例治疗过程中有一过性血压下降,调整血流量及置换液流量后血压恢复正常。余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DFPP对多种危重疾病的治疗起到迅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为病因治疗创造了时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定植部位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探讨不同定植部位Hp感染在RE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的患者226例,分别取胃体及胃窦黏膜各1块,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Hp检查。根据有无Hp感染及Hp定植部位分为四组:Hp阴性组、胃体Hp阳性组、胃窦Hp阳性组、胃体和胃窦Hp阳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和雷贝拉唑抑酸治疗,Hp阳性者同时行Hp根除治疗,8周后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226例RE患者中Hp阳性65例,阳性率28.76%,其中胃体Hp阳性组12例(占18.5%),胃窦Hp阳性组17例(占26.2%),胃体和胃窦Hp阳性组36例(占55.3%)。胃体Hp阳性组REⅠ级者较多;而胃窦Hp阳性组REⅢ级较多(P<0.01);胃体Hp阳性组的疗效较其他各组差(P<0.01)。结论胃内不同定植部位Hp感染在RE中的作用不同。胃体部Hp阳性者RE程度较轻,而行抗Hp治疗可能影响RE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 Ag)检测在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筛选中的价值.方法 Pre-S1 Ag、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IFCC速率法.结果 387例HBsAg为阴性的血清中,Pre-S1 Ag阳性2例.1例抗-HBe阳性、抗-HBc IgG阳性、HBV DNA阴性;另1例抗-HBc IgM阳性、HBV DNA阳性,ALT均正常.结论 对HBsAg阴性献血员同时作HBV M、Pre-S1 Ag、HBV DNA的检测,是对HBV感染筛选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