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4年9月入住我院的14例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CT和(或)MRI特征。结果脑分水岭区最易受体循环低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导致脑灌注量减少而发生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合并分水岭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对2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与其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0例均有异常MRI影像改变。证实MRI技术对比分辨率高且没有骨伪影,显示病变部位及形态清楚,为Wilson病脑部病变的早期检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脑分水岭梗死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分水岭梗死(CWl)又称边缘带梗死、低血流梗死等,是 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60岁以 上老年人多见,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脑分水岭 梗死病因复杂,体循环低血压是其主要原因。老年心衰患者由 于心排血量下降,导致脑灌注压降低,故易合并脑分水岭梗死。 我院2001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 脑分水岭梗死14例。本文通过对14例老年心衰合并脑分水 岭梗死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分 水岭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CT和(或)MRI特征.结果 消化道大出血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全身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动脉灌流量锐减,老年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容易形成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结论 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危重症,如低血压休克不能及时纠正,易出现心脑血管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有众多因素参与,其中血栓素(thromboxaneA2,TXA2)和前列腺素(prostacyclin,PGI2)之间的动态平衡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及TXB2/6-Keto-PGF1α(T/P)比值的测定,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实验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对象:收集2005年5-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3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0~6…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归纳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disease)患者MRI特征,探讨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临床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MRI图像,并与其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基底核区对称出现的长T1长T2信号伴脑干病变是肝豆状核变性病的特征之一,苍白球T2低信号为肝豆状核变性病特征之二,异常信号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病程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研究影像与临床关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MO3基因在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control-shRNA组)、LMO3抑制组(LMO3 shRNA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线栓法构建PSD模型.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和Morris水迷宫...  相似文献   
9.
王馥梅  张俊玲  相凤兰  戴建宁 《河北医药》2009,31(17):2298-229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病综合征。引起SAH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动脉闭塞等,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见,还有部分原因不明。若不能及时作出病因诊断及消除病因,再出血的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