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切除是过去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肿瘤全切除率极低,且手术后多数病人后组颅神经障碍的症状有所加重或产生面瘫。80年代以前文献报道手术后死亡率在9.1%~16.1%。伽马刀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是十多年来开展的新项目,但临床报道很少。我院对8例病人进行伽马刀治疗,结合随访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在MRI图像上靶点坐标标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坐标标定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在17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测量和比较前连合(AC)和后连合(PC)的坐标。推导靶点坐标计算公式。比较在不同情况下公式法和划线法标定靶点坐标的差别。结果:4例AC和PC处于同一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上,划线法和公式法标定的靶点坐标值相同;13例AC和PC处于不同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上,前者标定的靶点坐标要比后者标定的靶点坐标偏后、偏高或偏低。结论:在AC和PC处于不同层面时,公式法可纠正划线法在标定靶点坐标上的偏差,主要是Shot 2的Y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到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①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②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③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④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C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CH的影像表现,其中男3例,女14例,平均47.4岁;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8例行CT检查,其中3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 17例CSCH的影像表现如下:(1)常见于中年女性,呈"哑铃形"或"葫芦状",边缘清晰,有占位效应,很少出现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钙化.(2)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T2WI高信号及出现延迟强化效应为其特征.(3)CT表现为高密度,明显强化.可有临近骨质的压迫性吸收,无骨质增生.(4)DSA显示血管正常或出现静脉期染色.结论 CSCH有比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Rathke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之CT及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32.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及MRI表现.结果:7例Rathke囊肿中,单纯位于鞍内者3例,直径均小于1.2cm;鞍内鞍上者4例,直径均大于1.2cm.CT及MRI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囊壁极少钙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仔细分析其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伽玛刀术后并发脑积水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伽玛马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8例行伽玛马治疗后随访时间12~26个月(中位数18个月)的听神经瘤患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变量卡方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伽玛马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4.3%,术前均无脑积水且增强均均的肿瘤中,术后有无肿瘤内坏死的两组患者中,脑积水发生率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力神经伽玛刀术后并发症脑积水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疾病不可见靶点的磁共振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一种利用MRI行功能性疾病不可见靶点的无创性定位技术.详细介绍了术前AC-PC线投影的模拟、定位头架的安装要领、MRI定位以及靶点标注的方法.35例患者使用这种新的定位方法.术后随访MRI示,靶点均位于所选位置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准确、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8.
3.0T MRI上活体鼠脑C6胶质瘤模型多体素1H MR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鼠脑多体素1HMRS的成像因素及在3.0TMRI上鼠脑C6胶质瘤模型各代谢物比值。方法32只正常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在右尾状核区接种C6胶质瘤细胞。利用3.0TMRI扫描机、大鼠专用线圈对鼠脑胶质瘤模型肿瘤区行二维多体素1HMRS检查,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TR1000ms,TE35ms,视野60mm,层厚4mm,激励次数1;利用波谱后处理软件FuncTool重建C6胶质瘤Cho/Cr、Cho/NAA、NAA/Cr的比值。结果32只行多体素1HMRS检查的鼠脑胶质瘤模型中,其尾状核肿瘤区Cho/Cr的平均值为2.70±0.68、Cho/NAA为1.57±0.29、NAA/Cr为1.04±0.24。在进行多体素1HMRS检查时,关键要选择合适的体素位置,并对匀场进行优化,同时要恰如其分的放置饱和带。结论用3.0TMRI行鼠脑多体素1HMRS检查切实可行,通过测定鼠脑C6胶质瘤模型各代谢物的比值,可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波谱是目前临床上唯一可无创性地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综述了MRS对于各种化合物分析的意义及其在胶质瘤的分级、预后方面的价值,同时就MRS在胶质瘤与其他颅内肿瘤、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和设计治疗计划技巧.方法 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29例听神经瘤.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3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13.2 cm3 (0.3~36.0 cm3).设计治疗计划时,将射线束控制在150~ 200条之间,使治疗计划有良好的适形性,同时提高肿瘤内高剂量区范围.2例巨大肿瘤照射4次,3例小肿瘤照射2次,其余24例照射3次.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 1例巨大肿瘤患者在治疗后10个月死亡,其余28例肿瘤中,6例缩小50%以上,15例缩小20%,7例肿瘤无变化.13例保持原有有效听力,1例听力明显下降,1例听力从无效改善为有效,其余患者为无效听力.无面瘫,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脑干水肿,治疗后水肿消失.结论 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为高龄、不适合手术、部分肿瘤较大的听神经瘤患者提供又一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