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童纽扣电池食管异物并发症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为纽扣电池食管异物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儿童纽扣电池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0例患儿均全麻下行食管镜检查并顺利取出异物,17例经鼻饲、抗炎、抑酸治疗痊愈出院,1例并发喉气管支气管炎,1例发生气管食管瘘,1例出现憩室。结论儿童纽扣电池食管异物具有高度危险性,电池所含电量、嵌顿时间、嵌顿位置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X线检查可快速诊断,尽早手术取出异物,术后常规鼻饲、抗炎、抑酸治疗,定期随访,可以降低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1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气管镜取出异物475例,手术中1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是手术最主要的目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细高频电凝与传统术式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情况,总结手术经验.方法:选取收治并采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150例,对照组(n=76)、观察组(n=74)分别采用传统剥除术、高频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切除时间、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峰值、术后进普食时间、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6个月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扁桃体摘除术中,细高频电凝相较于传统术式,可缩短手术、康复时间,减轻疼痛,抑制躁动,但并不缩短清醒时间,也不能增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2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3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资料。结果2岁以下婴幼儿180例(78.3%),其中来自农村地区188例(81.8%)。32例(13.9%)被误诊。行支气管CT检查40例,其中阳性38例,均得到气管镜证实。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重在预防,有无异物吸入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支气管冠状位CT检查对气管异物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全麻下支气管镜检及异物取出术安全,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导致气管内肉芽的成因、相关性及如何改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968例确诊为气管异物的患儿,其中74例患儿气管内伴生有肉芽,对患儿的性别、病程、出院时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儿的气管内肉芽发生率为7.1%,女性患儿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4.9%的伴肉芽的患儿提供了异物史,84.7%无肉芽的患儿提供了异物史,提供异物史的患儿气管内肉芽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未提供异物史患儿的16.0%(P < 0.01);伴肉芽的患儿出院时影像学上有肺炎表现的为31.1%,明显高于无肉芽的患儿的17.1%(P < 0.01)。 结论:性别与肉芽形成无关,异物史与肉芽发生有关,手术中尽可能取出肉芽,能改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吴淑华  成琦  成钊  杨颖 《吉林医学》2013,(30):6240-6241
目的:了解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客观听力评价中的准确性。方法:对139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SR中阳性频率出现率最高的为1.0 Hz,其次为2.0 Hz,而ABR阳性出现率最低,ASSR中各频率(0.5 Hz、1.0 Hz、2.0 Hz)的阳性出现率与ABR阳性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SR测试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能在早期快速客观地获取一份有频率特性的听力检查报告,能较好地评估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客观听阈。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儿科医师对小儿呼吸道异物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近1年多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收治的16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中有21例被误诊,误诊率达12.4%.误诊时间最长达1年多.结论:有无异物吸入史是诊断呼吸道异物的重要出发点,对长期反复咳喘的患儿应常规行支气管冠状位CT扫描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小儿气管异物的预警评分策略,基于小儿气管异物预警评分策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耳鼻喉科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诊治的气管异物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构建基于小儿气管异物预警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患儿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家属宣教知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年龄1~5岁、病程3 d内、伴有咳嗽和喘息、有植物性坚果摄取史、疑似异物直径≤10 mm是气管异物危险因素(构成比>85%),预警策略的预测准确率为88.33%(53/60)。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宣教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自制预警评分策略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缩短气管异物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宣教知晓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成琦  成钊  吴淑华  胡克非 《安徽医学》2007,28(2):116-1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不典型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没有明确异物吸入史,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支气管螺旋CT的冠扫和轴扫诊断,并与气管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11例患儿螺旋CT显示右侧支气管异物4例,左侧支气管异物6例,主气管异物1例。11例患儿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其中右侧支气管花生米异物2例,西瓜子2例,左侧支气管西瓜子异物5例,葵瓜子1例,主气管异物1例完整西瓜子一枚。与螺旋CT结果一致。结论小儿支气管异物在螺旋CT扫描上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喘和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首选支气管CT检查,排除有无气管异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