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胰肾联合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重症胰腺炎治疗的进展,胰腺的再灌注损伤(L/R)逐渐受到重视。现在认为I/R是一个多因素互相影响的网络化的病理生理过程。腺苷(ADO)在组织的I/R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外源性腺苷在大鼠胰腺L/R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B组胰腺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6,12,24h.B组再灌注前使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A组仅给与生理盐水.C组仅行假手术.进行大鼠血清中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检测,胰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再灌注4 h后,A组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B组无表达.此时A组NO水平达到高峰,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均高于B组(P<0.01).再灌注6 h后,A组显微镜下观察到胰腺损伤的表现,B组未见.C组无iNOS表达,血清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有害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6—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肾移植并在术后行超声检查的患者176例,均知情同意。①实验分组:根据术后移植肾功能分为2组,移植肾功能不良组78例,其中30例次行病理活检;移植肾功能正常组98例。②实验方法及评估:对患者移植肾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选择峰收缩期流速、平均舒张期流速、阻力指数及血管显示率。血管显示率的评估标准(0~5级):0级为肾动脉及其远侧血管未显示;5级为肾各级血管均显示良好。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别选取阻力指数=0.7,0.75,0.8,0.85为诊断界值进行诊断试验。结果:169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脱落7例。①峰收缩期流速、平均舒张期流速不呈正态分布,无法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30例次病理活检中共有28例次被确诊为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15例次,慢性排斥反应13例次。②肾功能正常组患者中血管显示率5级者占63.30%,4级者占36.73%。肾功能不良组患者中血管显示率4级者占41.03%,3级者占46.15%,2级者占10.30%,1级者占2.60%。③移植肾功能不良组患者阻力指数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移植肾功能不良组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后阻力指数显著低于移植肾尚未恢复时(P〈0.01),其中99%以上的患者△(阻力指数)≥0.20。④界值阻力指数=0.75的诊断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均达到100%。结论:当移植肾血管阻力指数升高至0.75以上,特别是同一患者自身对照升高超过0.2以上和或血管显示率低于4级,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结果,提示可能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分类规则 此规则只适用于癌肿。疾病必须有组织学检查证实。评价TNM类别的步骤如下:T: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检查。  相似文献   
5.
胆囊癌的TNM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类规则此规则只适用于癌肿。疾病必须有组织学检查证实。评价TNM类别的步骤如下。T: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检查。N: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探查。M: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探查。区域淋巴结包括胆囊管淋巴结,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肝门部淋巴结,胰头周围淋巴结,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TNM临床分类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侵及固有层或肌层(T1 a肿瘤侵及固有层,T1b肿瘤侵及肌层)。T2肿瘤侵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尚未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6月实施的194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存在PVT 24例,其中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中采取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术前存在的门腔分流和粗大的侧支循环。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结果 术后PVT发生率2.58%(5/194)。1例PVT经外科门静脉取栓、重新吻合治愈,3例置管溶栓、支架植入治愈,另1例仅表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未特殊处理。与PVT相关病死率为0。其余病例随访6~ 104个月,未见PVT。结论 理想的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门腔存在的分流和术后有效的抗凝可以减少PVT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PVT,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相似文献   
7.
����������TN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的合理治疗计划应根据肿瘤分期制定,统一规范的肿瘤分期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帮助评价疗效。而且统一规范的肿瘤分期将促进不同医疗单位的医疗信息规范化,这有利于医疗信息的交流和肿瘤研究的发展。今后,本刊将根据每期的重点选题有选择地刊登UICC(第6版)制定的肿瘤TNM分期,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MU 1液保存大鼠肝脏的效果。方法 根据灌注液和保存液的种类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 :UW组和CMU 1组 ,每组分 6h、12h、2 4h 3个保存时限 ,每亚组 6只大鼠。采用离体循环灌注模型 ,研究CMU 1保存液对保存肝脏能量代谢、生化功能、胆汁分泌及形态学方面的影响。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 ,肝组织TAN含量及AEC逐渐降低 ,CMU 1组较UW组下降略缓慢 ,保存 2 4h后高于UW组 (P <0 0 5 )。再灌注 12 0min后CMU 1组的肝脏分泌胆汁量较UW组多 (P <0 0 5 )。相同时限相比 ,灌出液中ALT、LDH值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肝脏组织学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保存 6h后 ,保存液pH值无明显变化 ;保存 12h后pH值下降 ,两组无明显差异 ;保存2 4h后 ,UW组pH值下降较CMU 1组明显。结论 CMU 1保存液保存大鼠肝脏效果与UW液相似 ,在改善保存肝脏能量代谢、预防细胞内酸中毒、胆汁分泌方面略优于UW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移植肝动脉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4月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肝动脉的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肝动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采用搭桥方式进行移植肝动脉重建的原因。 结果共纳入8例受者,其中1例存在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导致肝总动脉供血不足,3例肝总动脉纤细,4例肝总动脉壁薄弱或分层。重建后肝动脉平均血流为(315±178)mL/min。术后2例受者分别因肝脏流出道和胆管吻合口狭窄导致黄疸,其余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1例受者术后2个月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继发肝脓肿,半年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受者随访至2018年11月均存活,肝动脉均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 结论当供、受者常规肝动脉端端吻合无法实施时,应用供者髂动脉行腹主动脉搭桥重建移植肝动脉是一种可行的肝动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1分类规则 此规则只适用于肝外胆道的癌肿。疾病必须有组织学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