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活素(rh BNP)联合小剂量速尿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rh BNP(0.5 mg·支-1,1.5μg·kg-1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5 min,然后以0.01μg·min-1·kg-1的速度持续滴注72 h,对照组予40 mg·d-1速尿静脉注射、病因治疗、扩血管等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血清脑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VEF明显升高(P<0.05),2组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 rh BNP联合小剂量速尿疗效明显优于速尿一般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减少利尿剂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影响.方法:入选112例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入组前48 h给予呋塞米80 mg/d,但24 h尿量<0.5 mL·kg-1·h-1.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将呋塞米翻倍为160 mg/d;治疗组继续给予呋塞米8...  相似文献   
3.
新生进科不知道如何学习及工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教与学方法的阐述。其中包括小讲课和思维锻炼等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5.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包括的内容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结合针灸及经络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必须从以上内容出发采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床边教学法、医学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方法以达到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EnSite3000指引下环肺静脉口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22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或持续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在EnSite3000指引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于左房顶线性消融.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完成上述消融线基础上分别于上、下肺静脉间、左房峡部以及上腔静脉与右房连接处和左房峡部连接消融.结果:随访1年1例房颤复发,3例出现房早.主要并发症心脏填塞1例经治疗后已愈.结论:EnSite 三维立体电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20例,其中非ST段抬高(NSTEMI/UA)组40例,ST段抬高(STEMI)组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HbA1c水平,并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中糖化血红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TEMI组GHB水平高于NSTEMI/UA组(P〈0.05).同时发现GHB水平高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差,水平低者病情转归及预后良好.结论:GH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部分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发现DSCTA(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16例,签署知情同意后,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周后行冠脉造影术检查,选取左主干、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 d,给予替罗非班期间连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40 mg/12 h),停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2 h后,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4 d[依诺肝素:1 mg/(kg.12h)];对照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12h)]皮下注射连续使用5~7 d。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30和60 d血浆hs-CRP和FIB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两组中治疗后30 d、60 d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胸痛例数;出血状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hs-CRP和FIB水平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于治疗后7 d hs-CRP和FIB水平开始低于对照组,30 d降低作用最显著,60 d两组hs-CRP和FIB水平差异消失;两组hs-CRP和FIB水平变化呈线性正相关;观察组30 d和60 d的复合缺血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无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进一步降低中危ACS伴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FIB水平;降低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并不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