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CT理想钉道测量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5例骨盆后环损伤行CT三维重建后,在三维图像上设计骶髂螺钉的理想钉道(进钉点为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中后1/3处,通过S1椎弓根中轴线)。在出口位及入口位上,测量理想钉道的进钉角度(∠A、∠B)。术中C臂机射线投照方向与术前三维图像测量时的位置保持一致,参照所测角度置入克氏针,并测量术中C臂机图像上克氏针进针角度(∠a、∠b),然后置入螺钉。按Mears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在三维图像的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上理想钉道进钉角度(∠A、∠B)分别为1°~19°(7.9°±5.8°)、1°~9°(5.6°±2.8°),术中在C臂机透视下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上测量克氏针进钉角度(∠a、∠b)分别为1°~21°(8.4°±4.9°)、1°~15°(6.9°±4.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置入18枚螺钉。15例均获随防,时间5~35(14.2±5.1)个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螺钉断裂发生。Mears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7例。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0级16枚,1级2枚,无2、3级穿透。Majeed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通过三维CT测量获得理想钉道在出口及入口位上的进钉角度,结合术中C臂机透视个体化进钉能够保证经皮置入骶髂螺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与骶1前外骶骨翼螺钉的钉道长度和最大拔出力,比较两者的固定效果。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与骶1前外骶骨翼螺钉的钉道长度。取8具甲醛溶液固定的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定骶1椎体骨密度,记录其平均值。在同一骶骨标本左右侧分别随机植入经骶1-2侧块螺钉和骶1前外骶骨翼螺钉。将标本固定于858型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施加轴向拔出力,计算最大拔出力。结果经骶1-2侧块螺钉平均钉道长度为(53.78±3.02) mm,骶1前外骶骨翼螺钉为(44.73±2.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骶1-2侧块螺钉即刻平均最大拔出力为(379.62±73.10) N,骶1前外骶骨翼螺钉为(230.62±98.5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钉道长度及最大拔出力均优于骶1前外骶骨翼螺钉,可作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间共48例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中PFNA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12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3月,3例失访。2例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建议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有限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112例.其中爆裂性骨折80例.压缩性骨折32例,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5钉固定的52例,伤椎两侧椎弓根置钉,即6钉固定的60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J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内固定无失效。结论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可较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对骨科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有15例,均为单侧受伤。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缝线固定手法治疗,对患者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操作注意事项及对骨折的治疗价值。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所需时间平均为(46.7±3.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8±1.1)d。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切口均呈现一期愈合状态。术后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提示骨折呈现解剖复位状态,关节面平整,术后8周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提示骨折骨性愈合。为患者进行前抽屉实验、拉赫曼试验,均提示为阴性;术后1个月、6个月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操作简便,疗效突出,并发症少,属于可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双切口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骨缺损者植以自体髂骨,对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随访59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59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患肢稳定。结论该方法手术时间短,利于患者早期CPM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22例,Ⅲ型25例,Ⅳ型22例,Ⅴ型6例。其中采用DHS内固定33例。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和PFN)24例,锁定钢板固定28例。结果8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髋内翻4例;内固定失效2例(PFN及DHS各1例),经更换内固定后痊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64例,良10例,可8例,差3例,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7.06%。结论根据骨折分型,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可以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EvansⅠ、Ⅱ型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DHS内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明显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宜选择锁定钢板固定;Ⅲ-Ⅴ型不稳定性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proximal humeras,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LPHP治疗的临床情况。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6个月(5个月~12个月),按照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Constant CR,Gerber C,Emery RJ,et al.A review of the constant score:modifications and guidelines for its use[J].J Shoulder Elbow,2008,17:355-361.],肩关节功能优13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血运保护好、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有报道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高4.5倍[1],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粗隆间骨折在无严重的心脑疾病的情况下,均应积极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本院自1995~2006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泗阳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骨科创伤患者以回顾分析法进行研究,划分为对比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比组为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患者,研究组为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对比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及预后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微创技术应用在创伤骨科治疗中,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