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水细胞培养进行脊肌萎缩症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产前诊断。方法 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的差异,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应用错配PCR-RFLP法对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例均无SMN基因外显子缺失。结论 SMN基因缺失检测技术是高效、快速的SMA产前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较为有效的治疗疣状胃炎的方法。方法 胃镜检查中发现疣状胃炎、通过胃镜活检孔插入微波治疗同轴导线,微波输了功率调至60 ̄70mA,对疣状隆起灶进行烧灼,呈白色凝固状。结果 治疗组32例中治愈26例,好转6例,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内镜微波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相似文献   
4.
通过特异性抗体(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8例散发性脑炎中18例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20例为非HSE的散发性脑炎(NHSSE)。并与3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三组对比性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发现HSE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等方面有其特征性。18例HSE的24份脑脊液(CSF)标本中,PCR阳性18份,IgG阳性19份,其中13份PCR和IgG皆阳性;其余两组PCR和IgG均阴性。PCR和IgG检测有可能成为HSE常规诊断方法,PCR于发病当天即可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5.
脊肌萎缩症基因缺失检测的实验研究沈鸣九姚娟王颖陈伟贤李弘钧(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29)丁新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关键词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脊肌萎缩症(SMA)是神经科常见的遗传疾病,死亡率及病残率均较高,目...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支原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支原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及支原体药物敏感结果。方法收集6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正常组)与68例早产妇女(早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培养比较两组妇女支原体检出的阳性率,并对支原体培养阳性者进行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支原体感染与早产之间的关系。结果(1)早产组解脲支原体阳性48例,阳性率70.59%,人型支原体20例,阳性率29.41%,两者均阳性15例,阳性率22.06%;正常组解脲支原体阳性28例,阳性率46.67%,人型支原体8例,阳性率13.33%,两者均阳性4例,阳性率6.67%。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0.05);(2)两组妇女中,支原体阳性患者的药物敏感率分别为罗红霉素93.49%,强力霉素62.35%,氧氟沙星37.63%。结论(1)宫颈支原体感染与早产有关,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2)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以罗红霉素为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及贫血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0例初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缺铁性贫血分为对照组(未出现缺铁性贫血,800例)和观察组(出现缺铁性贫血,18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血红蛋白100~109 g/L, 100例)、中度组(血红蛋白70~99g/L, 60例)和重度组(血红蛋白40~69 g/L, 20例),分析四组孕妇的临床特点,以及初次妊娠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与贫血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孕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年龄≥35岁、膳食铁摄入差、孕前保健<3次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膳食铁摄入差、孕前保健<3次均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高龄、膳食铁摄入差、孕前保健次数少是引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科室,感染监控的措施及效果,关系到医疗质量的优劣。临床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断推广发展;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消毒效果,习惯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消毒方法和传统消毒剂,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一些不科学的传统做法。 1 手术室主要的感染途径及预防 1.1 空气中的悬浮细菌。 1.2 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1.3 手术过程中物品使用及操作不当。 1.4 手术中污染废弃物及血污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24例患者应用咪唑安定进行镇静治疗 ,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发现可减少氧耗量 ,维持氧供需平衡 ,患者清醒快 ,缩短了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加快疾病的消除及机体康复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 ,男15例 ,女9例 ,年龄31~77岁 ,平均年龄54 6岁。其中肾移植术后急性肺部感染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3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5名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实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后,108例患儿完全治愈康复出院;22例患儿治疗有效,与治疗前呼吸、心率、体温、精神状态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3%;5例患儿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