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肥大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6岁。因间断发热,咳嗽,贫血,于2004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因发热于当地诊所给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我院治疗。无遗传病史及毒物接触史。体检:体温38.2℃,精神差,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可见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肝、脾触  相似文献   
2.
张克俊  徐恩英 《中原医刊》2007,34(13):93-93
目的分析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ABO血型正反定型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低离子溶液法在35例0~6个月婴儿正反血型定型不一致鉴定中的应用。结果35例采用低离子溶液法鉴定婴儿ABO血型,29例正反定型结果相符。结论对婴幼儿血型鉴定不仅要严格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用高效价标准血清鉴定血型,遇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者,需采用低离子溶液法鉴定血型。  相似文献   
3.
徐恩英 《河北医药》1998,20(4):229-229
丝状角膜炎是以多种原因引起的角膜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上皮性丝状物为特征的一种角膜病变。本文观察了应用素高捷疗眼膏治疗丝状角膜炎9例(12眼),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1995年6月~1997年2月在门诊治疗的丝状角膜炎患者共9例(12眼),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18~47岁,平均32.5岁。其中结膜角膜干燥症3例(6眼),流行性结角膜炎1例(1眼),角膜异物术后2例(2眼),戴角膜接触镜2例(2眼),原因不明的丝状角膜炎1例(1眼),均有反复发作史。 1.2 治疗方法:首次应用素高捷疗眼膏前,先在1%地卡因表面麻醉下,用消毒棉签蘸氯霉素眼药水后擦去丝状物,暴露其下方的角膜上皮创面,以利于素高捷疗眼膏的吸收。用素高捷疗眼膏滴入眼  相似文献   
4.
邵永生  徐进  徐恩英  武改英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2):93-93,F0003
我们把1998年1月~2004年12月问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788株葡萄球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了比较和统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女患,37岁.因心悸、间断尿黄、乏力三年,双下肢紫癜一年,于1986年8月17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双眼球微突,双侧甲状腺Ⅱ  相似文献   
6.
流式细胞术是近年发展起来,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的一种诊断技术,它不仅可以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信号,还可以多方面分析细胞的物理参数,如激光散射光Fs和ss信号。研究表明,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患者细胞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红细胞CD59的缺陷与红细胞的FS激光散射光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贫血患者其红细胞的CD59/FS特征不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去白细胞输血器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血是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但是长期输血所带来的输血反应 ,也是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为此 ,笔者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为 2 0例白血病患者输血 ,并对输血前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来自信阳市中心医院、信阳市铁路医院经骨髓检查确诊的2 0例白血病患者 (男 1 1例、女 9例 )。其中 M11例、M2 a 6例、M2 b 3例、M3 1例、M42例、M52例、ALL- L11例、ALL- L2 3例、ALL- L3 1例。年龄 1 2~ 61岁 ,平均年龄 35 .6± 1 3.6岁。受检者均输 2次以上的全血和混有少量白细胞和血小…  相似文献   
9.
恒温培养箱加温对不同贮存期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恒温培养箱加温对不同时间贮存红细胞悬液的影响。方法红细胞悬液在恒温培养箱中37℃、44.5℃分别放置30min,观察红细胞形态渐进规律性改变。将室温预热组、37℃加温组、44.5℃加温组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涂片,Wright、Giemse染色后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计算其比值,并对3组RBC、WBC、Plt,测其Hb和K+的改变,详细观察溶血程度和渗透性。结果红细胞形态、WBC、RBC、Plt,Hb和血K+及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没有随着温度升高而改变,只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略有升高,Hb室温预热组为(170.8±29.18)g/L,37℃加热组为(170.72±27.9)g/L,44.5℃加温组为(171.08±22.3)g/L(P>0.05)。血清K+3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1%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与完全溶血室温预热组是(4.5±0.18),(3.6±0.1)g/L,37℃加温组为(4.41±0.38)和(3.42±0.36)g/L,44.5℃加温组为(4.3±0.2)和(3.4±0.1)g/L在室温预热时溶血值已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高上限。5种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在14、21、28、35d时光滑球形红细胞的比率3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在35d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光滑球形红细胞也略有升高。结论红细胞悬液在温度可控培养箱(44.5℃)中加温30min,红细胞不会产生明显的溶血反应和其它损害。而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形态略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徐恩英  张克俊 《中原医刊》2006,33(17):33-34
目的探讨骨髓快速浓缩制片法对提高血液病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骨髓稀释标本进行浓缩处理,观察浓缩前后和复查标本涂片,并对其增生程度和髓内主要有核细胞进行比较,以确定快速浓缩制片法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浓缩前、后涂片和复查涂片增生程度与复查涂片的吻合率分别是20%和92%,诊断结论的吻合率分别是8%和92%。显示复查涂片与浓缩处理后的涂片结果较一致,与浓缩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骨髓浓缩处理,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