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妊娠期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转归,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评价新生儿血清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在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随访2010~2011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梅毒患者生产的新生儿385例,出生后即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PA),并对RPR及TPPA检测均为阳性患儿查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后于第1月、第3月、第6月复查RPR及TPPA均为阳性患儿血清,对其结果及转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并评价新生儿血清TP—IgM—WB在早期诊断的作用。结果385例妊娠孕妇梅毒病例所生的新生儿中,RPR及TPPA均为阳性患儿238例,其中TP—IgM—wB试验阳性19例;纳入随访TP—IgM—wB试验阴性且拒绝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新生儿76例,6个月内RPR转73阴例、11PPA转阴64例;TP—IgM—WB检测阴性例数与RPR检测阴转例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P〉0.05)。结论仅依据RPR和TPPA的阳性结果诊断先天梅毒,缺乏充分证据,新生儿血清TP—IgM—WB可提高先天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