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指征分析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娟  徐友娣  祁卫红 《江苏医药》2004,30(11):830-83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循证评价。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 10年 4 376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1993~ 1997年剖宫产率为 31 2 0 % ,1998~ 2 0 0 2年为 4 4 95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前后 5年对比 ,前三位是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社会因素从 1995年开始 ,1998年进入了前六位 ,2 0 0 2年跃居第三位。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与巨大儿发生率上升有关 ,更主要与医患双方的非医学指征的人为因素有关。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的结果 ,鼓励妊娠妇女尝试阴道分娩对减少剖宫产率并不十分有效 ,4 0 %妇女在分娩前已决定采用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的含量水平,探讨s HLA-G在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3年07月至2014年04月间收治的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发型组)、1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晚发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早发型组及晚发型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6例早发型组,18例晚发型组及32例正常足月妊娠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s HLA-G的表达,并比较三组s HLA-G含量的差异。结果:1)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期待治疗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发型组中s HL A-G含量均值为(4.284±1.932)ng/m L,晚发型组中s HL A-G含量均值为(7.036±1.623)ng/m L,正常孕妇组中s HLA-G含量均值为(10.399±3.168)ng/m L。正常对照组s HLA-G含量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且早发型组低于晚发型组(P〈0.05)。  相似文献   
4.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时子宫收缩乏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B-Lynch缝合治疗组30例(A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30例(B组),观察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输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月经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4 h内出血量(70.5±77.6)ml,与B组[(204.5±199.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6.7%,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Hb与术后24 h的差值为(2.55±1.07)g·L-1,与B组[(3.76±1.09)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患者输血量分别为(40±99.5)ml和(95±17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7.3±3.6)个月和(6.9±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未见特殊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剖宫产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降低围产期孕妇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食营养干预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饮食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化风险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肺炎症状改善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TAMP评分、血清ALB和PA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营养干预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改善患儿营养状态,缩短肺炎症状消退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滋肾法治疗脾肾两虚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硫酸轻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及中医脾肾两虚症状总积分变化,观察测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指标。结果:缓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0.00%、90.00%;对照组分别为33.33%、7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腰膝酸、食少纳呆、大便异常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RBC、BPC、MCV、MCHC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C3、C4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ESR、C3、C4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减少面色潮红及胃肠道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滋肾中药治疗脾肾两虚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早期应用米索前列醇塞肛对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用米索前列醇组 (10 0例 )在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生理产胎儿娩出后 ,给予米索 6 0 0 μg塞肛 ,同样情况催产素组 (10 0例 ) ,以作对照。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产后 2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催产素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塞肛用于第三产程早期减少产后出血明显 ,且安全有效 ,预防感染 ,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标志物,是调查HBV感染率的三个指标之一.调查研究供血者的抗-HBs状态,既可了解其HBV的感染程度,也可掌握供血人群对HBV的免疫水平,为血源管理和探讨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的阻断提供重要数据.本文报告的是我省1125名供血员的抗一HBs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符合医院、有一定代表性的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循证总结与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医院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初步设计,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最终医院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90,专家熟悉系数为0.87,变异系数为0.00~0.21,协调系数为0.08~0.12(P0.01)。最终确认医院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结论:通过循证、半结构式访谈及德尔菲法构建的医院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符合科学性、严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对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镜对回肓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a来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送达回肓部被检查者1786例,检出回肓部病变者116例,占6.5%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19岁~82岁,平均46岁,病程1mo~6a,1a内占60%,首发症状以腹痛、腹泻、右下腹肿块为主.结果腺癌9例,恶性淋巴瘤1例,憩室12例,血管畸形1例,回肓瓣脱垂1例,钩虫病1例,炎性病变106例,包括炎性息肉12例,单纯性溃疡4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隆病2例,结核6例,淋巴滤泡增生症11例,单纯性炎症56例.其中病变累及2个部位有15例.上述12例憩室中10例是通过电子结肠镜检出的,1例回肠末端血管畸形也是经电子肠镜发现并通过手术证实的.结论①既往不易发现的回肓部病灶可以通过大肠镜特别是电子结肠镜明确诊断②大肠镜检查的患者,应尽可能将镜头送达回肓部,多部位病灶的发现靠的是医生的耐心和细心.③大肠镜检查诊断阳性率高,能正确判断病变的具体部位、性质与范围,尤其对一些小的病灶如憩室,血管畸形,小息肉,慢性炎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