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恶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以高危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 ,具高度的异质性。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对于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门诊或住院的 76例MDS患者染色体核型 ,结合临床分期及IPSS计分系统进行评估。病例和方法1 病例选择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本院门诊或住院MDS患者 ,初发未治或短期雄激素或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或骨髓病理学检查确诊 ,按FAB标准分型[1 ] 。其中原发性MDS 6 9例 ,继发性MDS 7例 (5例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2.
WT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滢  金洁  徐伟来 《浙江医学》2004,26(7):481-482,486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59例AM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AM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初发者(73.2%)与复发患者(75.0%)无差异,但均高于缓解患者(10.0%).WT1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首次化疗缓解率(45%)低于WT1基因表达阴性患者(78%);首次化疗缓解率WT1基因相对表达量≥1的患者(22.2%)低于表达量<1的患者(57.1%).结论 WT1基因可能是AML患者的癌基因,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动态监测WTl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半年余于2005年9月26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在其他医院行颈部右侧肿块活检,免疫组化示CD99(+)、MPO(+)、CD68(+),其余淋系相关抗原表达均阴性,诊断为(颈部)粒细胞肉瘤。患者入院时无发热、乏力等症状。查体:体温36、9℃,颈部双侧及下颌骨上下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无粘连,活动度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657例AML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657例AML患者中检出3q异常患者24例,检出率3.7%;在24例患者中,涉及3q21或3q26异常18例(75.0%),其中3q21q26异常11例(45.8%),包括9例 t(3;3)及2例inv(3);其余伴3q异常的6例患者,2例为t(1;3),t(2;3)、t(3;7)、t(3;11)及t(3;14)各1例.11例3q21q26异常的AML患者,其中3例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来,10例患者血小板正常或增高,骨髓形态学为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而在其余7例伴3q21或3q26异常的患者中均未见有血小板增高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24例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化疗疗效差,仅4例患者获得短期缓解,中位生存仅6.7个月.结论:AML的3q异常以3q21q26最为常见,且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无论是3q21q26还是其他异常的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TRF1和Tankyrase 1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端粒结合蛋白在调节端粒长度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TRF1是端粒长度的负调节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建立了定量实时RT-PCR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TRF1、Tankyrase 1 (TRF1-interacting ankyrin-related ADP-ribose polymerase 1)及c-myc基因mRNA表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调节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查ITP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中D19^+CD24^(high)CD27^+及CD24^(high) CD27^+CD38^(high)细胞。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gh)CD27^+细胞占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ITP患者的CD24^(high)CD27^+CD38^(high)Breg细胞占CD19+细胞的中位数为0.63%。结论 ITP患者存在CD19^+CD24^(high)CD27^+细胞数量减少与功能缺陷,Breg细胞异常与ITP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PG)由Brunsting、Goeckerman和O’Leary于1930年首次报道[1,2]。典型的PG表现常有快速进展的疼痛性的坏死性溃疡, 通常需要进行皮肤活检等以排除其他疾病。PG合并最常见的原发病依次为炎症性肠病、关节炎、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作为PG排名前三的合并症, 国内多为个案报道[3,4]。本文我们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髓系肿瘤合并坏疽性脓皮病6例, 结合国内外新近文献, 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型(MDS—RAEB)细胞株MUTZ-1细胞凋亡的端粒酶调控机制,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TRF1(TTAGGG 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2(TTAGGG repeat binding factor 2)、bcl-2、bax等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8μmol/L As2O3诱导MUTZ-1细胞凋亡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在该浓度范围内,As2O3可下调细胞端粒酶活性。且端粒酶活性下调与凋亡细胞阳性率呈明显负相关(r=一0.938,P=0.018)。MUTZ-1细胞经As,01作用后,hTERT基因mRNA表达下调,并与端粒酶活性变化呈正相关(r=0.783,P=0.022),但As2O3对TRF1及TRF2基因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MUTZ-1细胞端粒酶活性受抑制同时,伴有bcl-2 mRNA表达下调及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诱导MUTZ-1细胞凋亡。As2O3抑制MUTZ-1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诱导该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具有高度异质性,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困难。除少数亚型外,T—NHL侵袭性强,预后差。为进一步提高对T—NHL的认识,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我院T—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NHL的发病构成比、病理分型、临床特征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283例MDS患者中,77例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27.21%。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8,-20/20q-,-Y,易位型,-7/7q-,+9,-5/5q-。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和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较难治性贫血(RA)检测到更高的异常核型比例。随访78例中有17例转化为白血病,转化率为21.79%。核型异常者及IPSS评分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的几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及IPSS低危组(P〈0.05)。结论: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