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85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青年乳腺癌(≦35岁)85例作为青年组,将同时期收治的中老年乳腺癌(﹥35岁)98例作为中老年组,收集其临床病理类型,包括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P53表达方面、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开展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乳腺癌和中老年组乳腺癌在病理类型上、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ER、PR及Her-2的表达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P53的表达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提示其较中老年乳腺癌有更强的侵袭性,淋巴结转移较早,5年无病生存率较低,所以在临床上改善其预后最好的办法是早期发现并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且由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400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8例,对照组应用大圆针及Endoclose腹壁缝合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92例。回顾分析2组不同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否需要增加辅助钳、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 结果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费用[单侧:(6.29±0.32)千元比(7.40±0.53)千元,双侧(8.85±0.65)千元比(9.60±0.38)千元]、是否需要增加辅助钳(106/208比48/192)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疝针"或腹壁缝合器即能完成手术,费用更低;而且该技术微创、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评分系统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8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前后3年分成A、B两组,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系统评分,探讨预测性评分系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结果 89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未出现术中、术后死亡病例。A、B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上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92例患者中,体温≥38.5℃、腹膜炎体征、白细胞计数≥18.0×109/L、C-反应蛋白≥30.0 mg/L、胆囊壁厚度≥0.8 cm的组别有着更高的中转开腹率,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系统评分作术前评估,并以前后3年中转开腹率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系统评分作术前评估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大圆针完成高位缝合未闭的鞘状突,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22.5 min,平均13.2min,术平均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2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1.6月,并未发现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使用大圆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缝合鞘状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appendectomy ,LESS-LA)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对机体的创伤反应。方法2011年4月~2013年3月选择205例成人急性阑尾炎,按掷硬币法分为2组,分别为LESS-LA组和常规L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前1 h,术后24、72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 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结果LESS-LA组手术时间(50.3±10.8)min,明显长于常规LA组(26.1±8.8)min(t=17.625,P=0.000)。 LESS-LA组患者术前1 h,术后24、72 h血清IL-6分别为(8.41±1.51)、(35.65±3.36)、(25.29±3.25) pg/ml,常规LA组分别为(8.76±1.39)、(35.21±3.19)、(25.56±3.19) pg/ml,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t=-1.728,P=0.086;t=0.962,P=0.337;t=-0.600, P=0.549);LESS-LA组患者术前1 h,术后24、72 h血清TNF-α分别为(14.47±2.05)、(27.43±2.61)、(20.01±3.13) pg/ml,常规LA组分别为(14.65±2.09)、(27.36±2.63)、(20.57±3.18) pg/ml,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t=-0.622,P=0.535;t=0.191,P=0.849;t=-1.270,P=0.206);LESS-LA组患者术前1 h,术后24、72 h血清CRP分别为(18.47±2.71)、(45.59±3.07)、(32.46±3.22) mg/L,常规LA组分别为(18.34±2.52)、(45.03±3.16)、(32.61±3.13) mg/L,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t=0.356,P=0.722;t=1.286,P=0.200;t=-0.338,P=0.736)。结论与常规三孔法LA比较,LESS-LA切口美观,瘢痕几乎不可见,但手术时间显著延长,且手术创伤并未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儿肠套叠需手术复位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失败需手术复位病例40例,其中选择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各2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而住院费用方面则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并发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一样安全、有效,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组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7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监视腹腔,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表刺入并带入4号丝线,在腹膜外环形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7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22例(31.4%)。平均手术时间48例单侧疝13 min(7~19 min),29例双侧疝21 min(14~31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h(26~52 h),未发现有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3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2.6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少,效果好,容易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经验,探讨最佳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53例次)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30例(32例次),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19例(21例次)。观察手术时间、留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2±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1.1)d,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尿潴留5例,阴囊血清肿4例,无感染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9个月,复发2例患者。结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修补是根本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采取个体化治疗模式,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后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嵌顿疝经手法复位后行手术治疗病例共60例,按手术时间分成3组,Ⅰ组:1~2d,Ⅱ组:3~5d,Ⅲ组:≥6d。手术方式为双孔法。从内环处腹膜水肿情况、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复发率等方面作比较。结果 3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1.3年,平均2.6年,未见复发病例。各组在内环水肿情况、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第Ⅰ组较其他两组长。内环水肿情况以第Ⅰ组最明显,第Ⅱ组及第Ⅲ组水肿不明显或基本消退。结论嵌顿疝复位后1~2d内环水肿明显,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显露不清,手术难度增大,增加了手术时间,最好待水肿期过后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