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肺部炎症的病理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如整合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族等参与并引起白细胞粘附、聚集在内皮细胞周围。深入理解上述病理过程的发病机制对炎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缺氧叠加静注FeCl3 致肺动脉高压模型肺动脉内皮细胞的病理变化。方法 :常规病理组织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多功能显微镜观察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 :缺氧叠加静注FeCl3 2周、4周时肺动脉平滑肌肥厚 ,肺间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血小板聚集 ,微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剥脱 ,内膜下组织暴露 ,内膜下及弹力纤维变形 ,内皮细胞成片脱落为循环内皮细胞。结论 :缺氧叠加静注FeCl3 引起的肺动脉内皮细胞脱落 ,内膜下组织暴露 ,微血栓形成和平滑肌肥厚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的遗传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306医院呼吸科获得诊断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220例,男142例,女78例,年龄37~101(74.0±10.0)岁,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且年龄、性别与COPD患者相匹配的285例健康人群列入对照组,男183例,女102例,年龄44~97(72.5±8.6)岁.将COPD组分为4个亚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70%,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占计值百分比(FEV1%)≥80%为轻度组;50%≤FEV1%<80%为中度组;30%≤FEV1<50%为重度组;FEV1≤30%为极重度组,将轻度与中度合并为轻-中度组,重度与极重度合并为重度-极重度组.搜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SNaPshot法检测AQP5基因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位点(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的基因型分布.采用x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数比(OR)及95%可信区间(CI).比较AQP5 3个tSNP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健康对照组和COPD患者间的差异,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罹患COPD的相关性.比较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AQP5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QP5基因rs3736309、rs296754和rs296759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OPD患者与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但在COPD患者中,rs3736309在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患者中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3736309多态性位点可能与COPD患者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AQP5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COPD的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有效、简便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G ICA)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感染抗原方法。方法分别对1145例急性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应用G ICA法检测患者鼻咽部分泌物的流感病毒A、B(FluA、B)抗原,并同时用IFA法作对照,对G ICA法做出评价。对以上患者分别应用鼻、咽拭子法和鼻咽部细导管负压吸引法两种不同方法采集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均经G ICA法快速检测分泌物标本中的Flu A、B抗原,对两种不同采集方法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以上两种检测方法及采集方法所得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拭子采集法配合G ICA法是简便、快捷、敏感的检测流感病毒抗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在肺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鸿  毛宝龄 《天津医药》1995,23(4):255-256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循环内皮细胞(CEC)形态学变化。方法 运用多功能显微镜观察CEC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右室压、肺动脉平均压升高(P<0.01),正常组可见少量散在呈不规则多边形的无核、皱缩、折叠或扭曲状CEC;缺氧组CEC数量增加(P<0.01),多有核,胞浆丰富,可见3个以上内皮细胞成片状脱落,缺氧越明显,成片脱落CEC越多;缺氧叠加三氯化铁组内皮损伤较单纯缺氧组加重。结论 缺氧组可见CEC数量增多,多有核,胞浆丰富,缺氧越明显,成片脱落CEC越多;炎症可加重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对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TXB2、PGI2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模型组肺组织、LPO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2、6—K—PGFLα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内大量PMN扣押,血管内皮、基底膜受损及肺池水肿等。氧自由基清除则可显著降低LPO产生,纠正PGI2/TXA2失衡,P<0.01,减轻肺部病理学病变。结论:氧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改善PGI2/TXA2平衡而对急性肺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92岁。主因胸闷、气短5d于2003年6月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1994年(84岁)曾因胸闷、气短住院治疗,诊断左侧结核性胸膜炎,反复抽胸液20余次,抗结核治疗近4个月胸液才被控制不再增长,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半,此后遗留左侧胸膜肥厚。此次入院时患者胸闷、气短,有轻微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无胸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血液动力学与循环内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0和肺心病时血循环内皮细胞、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运用右心导管检查技术和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分离技术,用硫巴比妥法及羟胺法测定血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肺心病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3.76±0.75kPa、血CEC数量每0.9微升为16.70±2.65与COPD组8.48±2.23)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 community outbreaks of the novel influenza A (H1N1),and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or without Oseltamivir. Method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234 patients in 3 community outbreaks of the novel influenga A(H1N1)infection in June (n=56),August (n=96)and October (n=82) of 2009 were analyzed,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or without Oseltamivir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age,temperature,indices of blood tests,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between the 2 treatment groups.The overall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treatment groups in the dur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P>0.05),the duration of fever(P>0.05),and the hospitalization days(P>0.05).However,an analysis stratified by the temperature (≥39℃ or <39℃)suggested that patients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Oseltamivir tended to suffer a shorter duration of fever [40.5(37.3.42.0) vs 22.0(10.5,30.8)hr,P<0.01]]in the higher temperature group. Conclusion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equivalent to oseltamivir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he novel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with lower temperature (<39℃).Oseltamivir was effective in 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fever in patients with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