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和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血清激肽释放酶1(KLK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5例冠心病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使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和对照组(49例,使用国产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随访1年时的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5min内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5min内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之间差大于50ms数占比(pNN50)],术前、术后1周时的KLK1、TIMP-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随访1年的近期预后[血管再狭窄、血管再血栓、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SDNN、SDANN、pNN5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均随术后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KLK1、TIMP-1、NO及血浆ET-1水平差值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臂丛神经的显像和定位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8例正常人臂丛神经干的走行、形态及声像图表现,并测量其内径。结果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在超声监视下对9例健康人臂丛神经干进行了神经定位刺激,证实低回声结构为臂丛神经组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和区别臂丛神经干。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臂丛神经的显像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正常臂丛神经的检查方法及超声显像,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提供声像图诊断依据,我们应用高频超声对臂丛神经干的形态与走行进行了观察,现将对38例健康成人臂丛神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定位的准确性,提高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1例患者行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确定穿刺针位于神经束后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合剂515 ml。结果:臂丛神经声像图横切面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型低回声结构,边界清楚,排列整齐,纵断面可追溯至椎管,起始处略粗,平均直径约(2.0±0.7)mm,神经阻滞成功率为100%(31/31);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观察到局麻药注射后的扩散规律,为臂丛神经阻滞提供了影像学支持,从而提高了神经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后,及时发现神经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可以及早确定治疗方案而无须观察等待。我们将超声诊断技术用于检查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在定位诊断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1资 料与方法 1.1 对象:2009—12~2010—07对5例男性患者刀砍伤所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男性5例,年龄18~27岁,平均25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臂丛神经的显像和定位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8例正常人臂丛神经干的走行、形态及声像图表现,并测量其内径.结果 臂丛神经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内部由点状回声组成.在超声监视下对9例健康人臂丛神经干进行了神经定位刺激,证实低回声结构为臂丛神经组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和区别臂丛神经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准确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的方法,在超声实时监视下对36例肾结石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并对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理想的工作通道,无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肾脏穿通伤等并发症,损伤小,出血少,取石率为94.4(%34/36)。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准确的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实时、安全、与传统X线机定位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 d开始抗凝治疗,B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14 d开始抗凝治疗,C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4 d开始抗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TT、APTT和PT长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的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为5.88%(3/51),低于A组(23.53%,12/51)、C组(19.6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3~14 d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助于降低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例1,男,37岁,因外伤术后左上肢感觉恢复差,主动活动功能丧失2月余,于2010-03-31入院。专科检查:颈部正常,双侧颈椎旁无压痛,左上肢肌力0级,萎缩肌肉有少许恢复,左面部及左侧肢体感觉减退。超声所见:左侧C5、C6未见神经根显示,C7、C8、T1根部膨大,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干水平可见瘤样改变,横截面积较对侧增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3岁,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腋下出现约核桃大小包块,近1年来逐渐增大。于2010-03-10来我院。外科检查:双侧乳房对称,无乳头内陷及乳头溢液,左侧腋窝可触及一大小约5.0 cm×4.0 cm×4.0 cm大小的包块,包块局部皮肤隆起,活动度好,边界清晰,无明显压痛。叩触时可出现沿左上肢内侧至左手各指放射状麻木感。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彩超:左侧腋窝距体表约5mm处可见范围约3.5 cm×2.9 cm×3.0 cm异常回声区,形态规则,内为中等偏强回声及不规则无回声,其深侧可见腋动静脉血管及神经干走形,神经干束状结构模糊,与肿块关系密切,超声提示神经鞘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于左侧腋窝处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充分显露肿瘤及腋部神经血管束。该瘤体呈卵圆形,淡黄色,中等硬度,约为5.0 cm×4.0 cm×4.0 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肿块位于腋静脉下方,其包膜包绕正中神经,正常的神经束被瘤体向后压迫呈分散状。用手将肿块从腋静脉下方分离后将肿块切除。病理结果:肉眼所见:灰白色包块一个:3.5 cm×3.5 cm×3.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