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及所属区县普通托幼机构2~6岁儿童中孤独症患病情况。  方法  2016年10 — 12月,抽取重庆市6个区普通托幼机构中2.5~6岁儿童7 800人,由托幼机构老师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由当地医院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复筛;对疑似病例由专家团队根据DSM-5进行确诊。  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6 212份,筛出孤独症阳性者282人,初筛阳性率为4.5 %,复筛阳性率为10.63 %。最终确诊儿童孤独症者22例,其中男童17例,女童5例;整体患病率为3.54 ‰。男童现患率为5.14 ‰,女童现患率1.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43,P < 0.01)。城市16例,农村6例,城市现患率3.35 ‰,农村现患率为4.1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9,P > 0.5)。年龄2.5~4岁12例,现患率5.31 ‰(12/6 220);4~6岁10例,现患率2.53 ‰(10/6 220)。  结论  重庆市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略高;应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简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儿童发育性障碍,临床特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在美国,10岁以下儿童中,每150名就有1名孤独症患者[1],但这一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及其与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3~5岁孤独症患儿25例与健康儿童20例分别接受血清催产素水平测量,采用社交反应量表评定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孤独症患儿血清催产素水平低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儿童患者血清催产素水平与其社交能力呈负相关(r=-0.735,P<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孤独症儿童患者中,催产素水平是影响社交能力的因素(F=11.931,P<0.01).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患者存在血清催产素水平异常,血清催产素水平可能是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1名有仿说能力、能识认日常物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男,62个月)进行心智解读能力(TOM)干预。方法 整合运用示范法、提示法、视频建模法等循证证据证明有效的干预策略,从区分自己和他人身体、区分自我和他人所属物品、区分自我和他人社会关系、自我身体的控制、自我行为控制等方面对儿童进行系统行为训练。共经过9个月的训练,训练前、训练5个月、训练后采用ToM量表、心理教育概况中文版(第三版)(PEP-3)、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第二版(CARS-2)标准化工具对儿童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训练,儿童ToM量表任务通过率达到100%,PEP-3量表各维度的发展月龄增加,CARS-2量表得分降低。结论 以自我概念为切入点,对ASD儿童ToM能力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其社交沟通能力,适合应用于具备一定仿说、认知能力的ASD儿童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及所属区县普通托幼机构2~6岁儿童中孤独症患病情况。方法 2016年10—12月,抽取重庆市6个区普通托幼机构中2.5~6岁儿童7 800人,由托幼机构老师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由当地医院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复筛;对疑似病例由专家团队根据DSM-5进行确诊。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 212份,筛出孤独症阳性者282人,初筛阳性率为4.5%,复筛阳性率为10.63%。最终确诊儿童孤独症者22例,其中男童17例,女童5例;整体患病率为3.54‰。男童现患率为5.14‰,女童现患率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1)。城市16例,农村6例,城市现患率3.35‰,农村现患率为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5)。年龄2.5~4岁12例,现患率5.31‰(12/6 220);4~6岁10例,现患率2.53‰(10/6 220)。结论重庆市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略高;应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家长执行的家庭康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治疗作用。 方法 前瞻性选取ASD儿童60例(月龄24~60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儿童仅对家长进行线上理论培训。观察组儿童家长,除线上理论培训外,还进行专业人员团队指导下由家长执行的家庭康复。采用心理教育评估第3版(Psycho-Education Profile Third Edition,PEP-3)、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估两组儿童干预前、干预后能力变化情况。 结果 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PEP-3量表各维度和常规组大部分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1);两组CARS量表得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儿童PEP-3量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大肌肉、小肌肉、个人自理、适应行为维度得分提高(P<0.05),CARS量表得分降低(P<0.05)。 结论 对家长培训,由家长执行的干预可以提升ASD儿童的能力,改善其核心临床症状;但以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为资源平台,以家长为主要干预力量的家庭康复服务模式,对提升ASD儿童语言、运动等能力,改善其症状严重程度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以社交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疗法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方法 将孤独症患儿27例随机分为社交故事组(n=9)、音乐治疗组(n=9)和对照组(n=9).3组患儿均接受医教结合模式的综合干预,社交故事组和音乐治疗组均增加音乐治疗,并对社交故事组患儿采用以社交故事为内容的音乐治疗.3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ABC量表得分,社交故事组在交往[(6.67±5.07)分]、自理[(6.67±5.07)分]等因子上的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RS量表得分,社交故事组在躯体活动[(1.33±0.50)分]、玩具使用[(1.67±1.00)分]、视觉变化[(1.67±0.50)分]、听觉反应[(1.67±0.50)分]、恐惧不安[(2.33±0.50)分]、言语沟通[(2.00±0.87)分]、非言语沟通[(1.33±0.50)分]、智能反应[(2.00±0.05)分]、模仿[(2.00±0.05)分]、总体印象[(2.33±0.50)分]等10个因子上的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交故事为内容的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语言等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编制中国婴幼儿期孤独症筛查量表(CHCIA),用于12~24个月龄的儿童进行孤独症筛查,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国内华北、华南、华西、华东、西南地区共抽取病例组(包括孤独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和正常儿童组各60例,采用CHCIA量表进行评定。一周以后,对病例组进行复测,两次评定数据用于量表重测信度评价。同时,运用该量表在北京、深圳、青岛、西安、重庆、贵阳6个城市儿童保健门诊对5 369名儿童进行筛查,对量表得分大于界限分的儿童进行随访,至其2岁以上时由专科医生进行确诊。结果 量表的重测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9分,表明信度较好;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在孤独症组、发育迟缓组和正常儿童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表明量表分效度较好。当量表的筛查界限划定为J值时,诊断界限划定为Z值时,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理想状态。在儿童保健门诊对正常儿童的运用中,15例量表评定为孤独症的儿童,在随访中都得到了确诊,表明量表效标效度较好。结论 该量表设计较合理,信效度均较理想,符合量表的编制要求,可用于儿童孤独症的筛查和诊断。同时,该量表题目较少,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自我的认识是个体社交互动能力发展的基础,自我发展异常不仅是解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社交沟通障碍的重要机制,也是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梳理了ASD儿童自我认识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我发展异常对ASD儿童核心临床症状的影响,总结了对ASD儿童自我认识能力进行训练的临床实证研究,旨在为ASD儿童临床康复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未来研究应更关注ASD儿童自我,尤其是心理自我的发展,聚焦于研发提升ASD儿童自我认识能力的方法,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改善临床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喷催产素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寻求儿童ASD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之间,来就诊的ASD儿童25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对治疗组儿童鼻喷催产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儿童不接受鼻喷催产素治疗。结果 1)催产素水平: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治疗第4周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 P<0.05)。2)行为数据: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社交回应量表(SRS)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第4周,两组儿童SR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入组时、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儿童在《心理教育概况中文版(第三版)》(C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SD儿童进行鼻喷催产素治疗,能提高其血液中催产素水平,而且能降低其在社交回应量表上的分数。鼻喷催产素疗法在ASD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