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核素心血池显像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4例),治疗4周后,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LVPER)、左室峰充盈率(LVPFR)及左室峰充盈率时间(LVTPFR),以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LVEF、LVPER及LVPFR明显提高,LVTPFR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改善AMI患者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目前,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扫描、MRI成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方法。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的特征,并与CT扫描、MRI成像进行比较,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功能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选择1998—09/2000—10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并随机选择同期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男7例,女3例。方法:对两组对象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其CT、MRI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新生儿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显像特征比较;②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和MRI检查的对比。结果:22例同时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的患儿中,轻度组7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阳性数分别为7,3和5例;中度组10例中,3种方法的阳性数分别为10.8和9例;重度组5例,3种方法均为阳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72.73%和86.36%。轻度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与MRI灵敏度无明显差异,与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5,P&;lt;0.05);中、重度组3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83,P&;gt;0.05)。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灵敏的监测方法,可以为其预后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弹丸注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弹丸注射的影响因素,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对428例在核医学检查中行弹丸注射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以血流灌注曲线作为评价标准,曲线表现为单峰时为注射成功,表现为双峰时注射失败。结果一次注射成功402例,一次成功率占93.9%。结论弹丸注射法成功率高,方便可行,可以动态观察脏器的血流灌注情况,广泛应用于核医学科各项检查。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93例肺肿瘤患者的^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与^99Tc^m-替曲膦(P53)显像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积累早期诊断肺癌的经验。方法对51例使用99mTc-MIBI与42例使用99mTc-P53肿瘤阳性显像病人全部采集血流血池相,早期静态平面显像和晚期平面静态和断层显像,通过目测观察和半定量T/N比值测定,储存指数RI测定,延迟显像摄取指数DUI测定,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99mTc-MIBI和99mTc-P53肿瘤阳性显像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是91.89%、85.71%和90.21%;91.43%、71.43%和88.10%。两种显像方法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均超过91%,准确性达88%以上,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的特异性高于99mTc-P539。9mTc-MIBI与99mTc-P53显像肺恶性肿瘤组早期T/N比值为1.35±0.17、1.24±0.09;晚期T/N比值1.37±0.18,1.29±0.14;DUI值为1.39±0.16、1.34±0.1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P>0.05)。RI值分别为1.48±0.17、4.03±0.9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9。9mTc-MIBI和99mTc-P53两种显像剂在良性病变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99mTc-MIBI和99mTc-P53肺肿瘤阳性显像对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价值,但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SPECT结合同机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SPECT用于诊断20例隐性骨折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临床疑诊骨折而常规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受检者均有明确外伤史或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于治疗1周及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前部内膜弧长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同时治疗4周后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民缩与舒张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和左室前部内膜弧长无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峰射血率及左室峰充盈率明显提高,左室峰充盈率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阻抑老年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PECT显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PECT显像的特点。方法:对30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分度标准的患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与CT,MRI进行比较,结果:22例同时做SPECT,CT和MRI的患儿中,轻度组7例,SPECT,CT和MRI阳性数分别为7例,3例和5例,中度组10例中,3种方法的阳性数分别为10例,8例和9例;重度组5例,3种方法均为阳性;SPECT,CT和MRI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72.7%,和86.4%,结论:SPECT显像是诊断该病较灵敏的方法,与CT,MRI结合能对脑组织的生理,病理及代谢,功能状态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云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方法、适应征。方法 采用99mTc-MDP骨SPECT显像。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Ⅲ期患者云克治疗前后的股骨头/股骨干放射性比值或股骨头/骶骨的放射性比值变化。结合患者疼痛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是否向膝关节内侧放射,内旋和外展功能是否受限等综合指标来确定其疗效。结果 3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经云克治疗后,股骨头/股骨干放射性比值或股骨头/骶骨的放射性比值均有明显的改变。病人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总有效率为94%。其中完全有效为9%。疗效显著占49%。部分有效占36%。结论 99mTc-MDP骨SPECT显像是诊断和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的最佳检查监测手段。云克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单。安全,无痛苦,费用低,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核素心血池显像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 (治疗组 5 4例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5 4例 ) ,治疗 4周后 ,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峰射血率 (LVPER)、左室峰充盈率 (LVPFR)及左室峰充盈率时间(LVTPFR) ,以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 4周后 ,治疗组LVEF、LVPER及LVPFR明显提高 ,LVTPFR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是改善AMI患者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