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血液透析滤过(HDF)对改善患者症状、控制血压、纠正和稳定心血管功能、清除过多的体液、中分子物质及血清磷酸根等方面,均优于血液透析,且副作用少。方法选择透析室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2例,进行HDF与血液透析(HD)交替治疗各220次的比较。结果HDF具有耐受性好,清除率高且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顽固性高血压、低血压、瘙痒症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HDF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终末期肾脏病需接受替代疗法的人数不断增多。特别是老年人,要进行维持性透析,动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每个病人的透析效果。同此,作为人工肾室的护士。必须掌握好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及穿刺技巧,更好地保护病人视为生命线的血管,防止针眼渗血,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本文收集我人工肾室96年1月至02年12月。60岁以上107例病人血液透析共4863人次,通过对内瘘穿刺和动静脉直接穿刺的血管及穿刺点的选择,在工作实践和探索中总结出具体的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就是:不管是内瘘穿刺还是动静脉直接穿刺,穿刺点的选择是避开感染、伤口和关节,进行不定点穿刺。这一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28例纳入研究组,将2010年1月之前的另28例纳入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全程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溶栓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实行全程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过程中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7756人次血液透析病例。结果有795人次出现低血压,有66人次提前20~30min结束透析,有12人次提前30~60min结束透析。结论规律充分的透析、控制脱水量可预防血透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抗凝方法在中毒病人血液灌流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将95例行血液灌流治疗的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H组62例,LMWH组33例,SH组采用普通肝素(SH)抗凝,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抗凝效果。[结果]LMWH组发生管路不畅12例,SH组出现管路不畅4例;SH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明显升高,LMWH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不大;SH组治疗后出现出血12例,LMWH组1例。[结论]中毒病人血液灌流治疗中,LMWH抗凝可减少出血并发症,但其有效性也减低,容易出现管路不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