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索离体条件下无镁人工脑脊液( ACSF )诱导的成年小鼠海马脑片和海马-内嗅皮层联合脑片的不同癫痫样放电模式。方法分别制备两种脑片模型,使用无镁ACSF诱导脑片产生癫痫样放电,并用多电极阵列记录脑片不同区域神经元的放电情况。在两种脑片模型上诱导出稳定的癫痫样放电后,分析不同类型癫痫样放电模式的时空特性。结果无镁ACSF诱导海马脑片产生间期放电,间期放电频率为(11.6±2.4)次/min,平均放电持续时间为149.0~202.6 ms。无镁ACSF诱导海马-内嗅皮层联合脑片产生间期和发作期放电交替出现的模式,间期放电的频率为(12.9±3.3)次/min,平均放电持续时间为181.3~223.7 ms。发作期放电的频率为(0.26±0.07)次/min,平均放电持续时间为14.3~14.5 s。结论在海马-内嗅皮层联合脑片的网络水平研究癫痫问题,不仅能诱导产生稳定的间期放电,而且可以观察到发作期放电,因此海马-内嗅皮层联合脑片是一种研究癫痫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多电极记录技术在脑片研究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10年,然而该技术却没有广泛地用于癫痫领域的研究。用经典的致痫剂低镁人工脑脊液灌流大鼠急性海马切片,诱导产生癫痫样电活动并用多电极记录技术对其放电特征及内部传导方式进行分析。 方法 用多电极阵列持续记录灌流低镁人工脑脊液后海马各区域的放电情况,并比较切断CA3与CA1区域间的Schaffer氏纤维后各区的放电情况。 结果 在急性海马切片上诱导出自发、同步、癫痫样电活动;CA3区神经元簇发放电持续时间及簇发放电内动作电位的个数与CA1及DG区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剪断CA3与CA1间的Schaffer氏纤维后,CA1区的电活动消失,CA3区仍有同步放电,且其自发同步放电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改变,但其簇发放电持续时间及簇发放电内动作电位的个数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成功地在多电极上记录到急性海马切片自发、同步、癫痫样电活动;其中CA3区神经元兴奋性最高;在低镁灌流下自发癫痫样电活动起源于CA3区,在剪断Schaffer氏侧支后CA3区神经元群体同步放电的频率的频率没有显着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多电极记录技术在脑片研究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10年,然而该技术却没有广泛地用于癫痫领域的研究。用经典的致痫剂低镁人工脑脊液灌流大鼠急性海马切片,诱导产生癫痫样电活动并用多电极记录技术对其放电特征及内部传导方式进行分析。 方法 用多电极阵列持续记录灌流低镁人工脑脊液后海马各区域的放电情况,并比较切断CA3与CA1区域间的Schaffer氏纤维后各区的放电情况。 结果 在急性海马切片上诱导出自发、同步、癫痫样电活动;CA3区神经元簇发放电持续时间及簇发放电内动作电位的个数与CA1及DG区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剪断CA3与CA1间的Schaffer氏纤维后,CA1区的电活动消失,CA3区仍有同步放电,且其自发同步放电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改变,但其簇发放电持续时间及簇发放电内动作电位的个数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成功地在多电极上记录到急性海马切片自发、同步、癫痫样电活动;其中CA3区神经元兴奋性最高;在低镁灌流下自发癫痫样电活动起源于CA3区,在剪断Schaffer氏侧支后CA3区神经元群体同步放电的频率的频率没有显着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透明隔腔(CSP)的术前MRI分型评估经纵裂-透明隔间腔(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上海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耐药性癫痫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31(15.3±7.3)岁,病程0.5~29(10.0±6.5)年。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常规和/或薄层MR扫描,观察CSP形态并进行影像学分型。均采用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术中对比观察术前MRI不同CSP分型患者手术操作特点及完成情况。结果 (1)31例中,术前MRI观察到CSP者29例,其中间隙型(Ⅱ型)28例、透明隔囊肿(Ⅳ型)1例;另外2例MRI未观察到CSP,为闭合型(Ⅰ型)。(2)29例术前MRI观察到CSP者,术中均探查到达CSP,并顺利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1例Ⅳ型CSP患者切开胼胝体即可到达CSPV,操作最为容易;28例Ⅱ型CSP患者,因CSP体积较小,定位有一定难度,但经仔细辨认均能到达,再向后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没有困难。而2例Ⅰ型CSP患者术中未能分离出CSPV,改行经侧脑室入路完成手术。结论 通过对CSP的术前MRI观察及影像学分型,可预估术中CSPV的分离难度,进而判断经纵裂-CSPV入路胼胝体切开术的可操作性。术前MRI观察到CSP存在,可以作为选择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一个影像学指标,而Ⅰ型CSP患者不宜采用该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电极记录应用于癫痫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观察多电极应用于癫痫研究的优势.方法 通过多电极记录系统对由低镁高钾诱导的海马切片的癫痫模型进行记录,运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低镁高钾诱导的海马切片的癫痫模型,并运用多电极记录到了有效信号.观察到了此癫痫模型的区域特异性及时空表达特异性;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卡马西平(10 μM,30 μM,100 μM)对此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发现10 μM基本不起作用,30 μM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癫痫样放电,100 μM基本上完全抑制了海马切片的癫痫样放电.结论 成功建立了多电极研究癫痫的脑片模型,观察到了多电极记录运用于癫痫研究及药物研究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射频热凝毁损术(RFTC)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本课题旨在研究术前脑网络图论指标,建立预测RFTC预后的模型。基于4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的立体脑电图数据,建立时变多变量自回归模型,通过计算频谱加权的时变部分指向性相干,构建时变效应连接网络,计算图论指标。根据RFTC后至少3个月的Engel分级,将患者分为RFTC有效组(Engel I和II级)与RFTC无效组(Engel III级),进行组间图论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并基于图论指标,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建模进行预后预测。结果表明,RFTC有效组的标准化的平均聚类系数(P=0.000)、小世界性(P=0.022)显著高于RFTC无效组,标准化的特征路径长度显著低于RFTC无效组(P=0.032)(RFTC有效组的标准化的平均聚类系数、小世界性和标准化的特征路径长度分别为0.995 3±0.000 2、0.853 0±0.006 2和1.168 8±0.008 5;RFTC无效组的标准化的平均聚类系数、小世界性和标准化的特征路径长度分别为0.994 0±0.000 2、0.833 5±0.005 6和1.194 4±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