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微创的定性方法,因其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少,经济实用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1]。我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共对82例胸部病变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经皮经股动脉入靶血管注入化疗药物及选择性作肝动脉栓塞致肝癌细胞坏死、缩小,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最为经典的方法。但有一部分病例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解决主要病灶及子灶完全坏死的问题。巨块型肝癌由于周边门脉供血较多,单纯TACE治疗不彻底且易复发。近年来,联合经皮乙酸消融(PAI)治疗巨块型肝癌取得了很大进展。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TACE联合PAI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7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了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杏蓉  邱菊芳 《护理研究》2008,22(2):154-15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8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对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病人疼痛程度、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病人疼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应用微创介入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早是由Goldstain、Wallace、VP Chuan等人发明的,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以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方式来明确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经导管来进行动脉内药物灌注和栓塞,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最为经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4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行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获得理想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重点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限制体位,做好穿刺处伤口护理,预防血栓、胃肠道反应及口腔炎,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栓塞硬化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6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均经CT或MRI证实,将5F Yashiro导管作为导引导管,利用同轴导管技术应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瘤体供血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介入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结论栓塞硬化介入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超选择成功率高、栓塞效果好、正常肝组织损伤小等优点,护理上做好术前精心准备,术中良好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健康宣教,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病变的首选可靠方法。如何减少静脉穿刺及注射过程中的疼痛感及渗漏率,提高显影效果,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传统法常规选择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进行向心方向穿刺注射对比剂,然后在普通X线透视下观察整个显影过程。在临床上因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管径较细,  相似文献   
8.
心理辅导在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治病有两种武器,一是药物,一是语言。语言是实施心理辅导的主要工具,可见,心理辅导在医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MRI检查作为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由于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无辐射等骄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MRI检查室的特殊环境,MRI设备的局限性,扫描时间长等缺点,患者常不能很好的配合而影响图像质量及正确诊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杏蓉  廖新彬  邱菊芳 《护理研究》2008,22(11):990-992
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上升为我国第2位癌症杀手,其中,块状型肝癌占74%[1].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常需做钡剂灌肠[1],目前通常使用一次性肛管.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小儿常哭闹不安,不配合,易导致肛管脱落等,造成钡剂量灌入不足,影响检查效果.而且反复肛管插入会增加小儿痛苦,且易污染数字化X线机(DSA)操作台;延长有效检查时间,从而增加了曝光次数.近年来,经临床实践,笔者发现双腔气囊导尿管代替肛管进行小儿钡剂灌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