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病理标本的差异。[方法]55例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确诊为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55例均顺利完成ESD;4例术中并发出血,均成功内镜下止血,无穿孔、迟发性出血和操作相关死亡发生;2例术后出现食管创面狭窄,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ESD术后病理:炎症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早癌8例,浸润癌2例,巴雷特食管1例。所有患者水平切缘均阴性。相比较ESD前的钳夹活检,有28处标本病理结果发生变化。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49.09%(9/20)。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诊断正确率53.84%(14/26),重度不典型增生诊断正确率45.00%(6/14),早癌诊断正确率80.00%(4/5)。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癌的低估率为67.56%(25/37)。术前术后病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的正确率。从患者安全角度出发,怀疑食管早癌的患者,应该积极微创手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与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74例患者,术前分别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色素内镜等检查食管,对所有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阳性或色素内镜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ESD后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结果和色素内镜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月晓  李萍  李炳庆  陈健 《中药材》2021,(1):196-199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建立食管癌模型,成模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SIM)通过NF-κB p65通路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4、8、16和32μmol/L)SIM处理食管癌Eca109细胞,MTT法检测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的变化,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食管癌Eca109细胞平板集落形成率,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及NF-κB p65通路中p65和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食管癌Eca10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F-κB p65通路下游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8和16μmol/L SIM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的抑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同一时点,16和32μmol/L SIM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活力的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6μmol/L SIM作用48 h时对食管癌细胞活力的抑制率为50.61%,接近半数抑制量IC50,因此采用该浓度及时间用于下游实验。与对照组比较,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iR-10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正常胃组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107和LRP1B的表达;TargetScan预测miR-107与LRP1B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MTT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抑制miR-107及联合抑制LRP1B对MKN-4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织中miR-107的表达(2.45±0.86、4.63±1.46、5.74±1.67)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1.0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63,P0.05);而LRP1B mRNA(0.63±0.16、0.42±0.12、0.29±0.07)和蛋白表达(0.57±0.18、0.39±0.10、0.19±0.04)均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1.00±0.37、1.0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19、202.484,P0.05)。胃癌细胞系MKN-45、HGC-27、AGS中miR-107表达(4.21±0.43、2.35±0.24、2.61±0.26)明显高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37,P0.05);而LRP1B mRNA(0.24±0.02、0.41±0.04、0.38±0.04)和蛋白表达(0.26±0.03、0.37±0.04、0.35±0.04)均显著低于GES-1细胞(1.00±0.09、1.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97、113.738,P0.05)。TargetScan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证实LRP1B是miR-107的靶基因。抑制miR-107可抑制MKN-4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t=3.464、6.015、5.680、4.924,P0.05),而联合抑制LRP1B则可逆转抑制miR-107对MKN-45细胞的抑制作用(t=3.1187、5.524、4.683、5.809,P0.05)。结论 miR-107可通过靶向LRP1B促进胃癌细胞MKN-45增殖、迁移和侵袭,提示miR-107和LRP1B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诊治胃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07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息肉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07的相对表达量,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miR-107的水平,分析血清miR-107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07、CEA、CA199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血清miR-107相对表达量以及血清CEA、CA199水平高于息肉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107的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7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14~0.9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82.9%。若和CEA及CA199进行联合应用,则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至91.7%和86.7%。结论 miR-10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水平,而且其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Wnt和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LS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分片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ES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治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和免疫功能情况,并分析手术对Wnt及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诊治的病变位置、直径大小及大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穿孔、消化道出血,研究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9%,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8.6%,研究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研究组患者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Wnt/β-catenin通路分子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Wnt1、Wnt5a、Wnt7b和β-catenin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ESD在结直肠LST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免疫功能。在手术的刺激下,会迅速抑制Wnt与其他受体复合物结合,使Wnt的靶基因得不到表达,有利于整合素信号通路。ESD在结直肠LST患者中可以有效抑制Wnt基因的表达,阻断Wn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胃炎且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颗粒+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片+阿莫西林)与B组(于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组各100例,均治疗2周。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来评价两组Hp根除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Hp根除率93.0%,明显高于A组的75.0%(χ~2=12.05,P<0.05);B组治疗1周、2周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6.68±1.30)分、(3.29±1.32)分,明显低于A组的(7.51±1.26)分、(4.29±1.2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A组的35.0%(χ~2=10.66,P<0.05)。结论采用四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小RNA-144(miR-144)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与同源盒基因A10(homeobox gene A10,HOXA10)的结合力。方法 (1)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CL-11和永生化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株FHC中miR-144及HOXA10 mR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T116、SW480、CL-11及FHC中miR-144与HOXA10 mRNA,观察人结肠癌细胞和人结肠上皮细胞miR-144、HOXA10 mRNA表达变化,选择miR-144相对表达量最低HCT116细胞为后续研究对象。(2)miR-144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观察:取对数生长期HCT116细胞分为3组,1组细胞顺序转染miR-144模拟物(miR-144 mimics)和HOXA10过表达质粒pcDNA3.1-HOXA10,2组细胞转染miR-144 mimics,3组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转染24 h时测算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情况、检测各组细胞miR-144及HOXA10蛋白。(3)HCT116细胞中mi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