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麻药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对手术患者出血量、麻醉时间、及心率、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1%的利多卡因15ml进行局麻,观察组用1%的利多卡因15神加。肾上腺素5μg/Hd进行局麻;比较局麻部位组织及局麻前后两组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仅为对照组的1/5,观察组麻醉止痛时间延长,为对照组的2—3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波形及节律局麻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局麻药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能够减少出血,延长麻醉时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在局麻手术患者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根性、干性及丛性腰痛的鉴别诊断邓沂内经教研室张晓刚附属医院骨科腰痛是一个症状和主诉,是以腰能关节为中心的、上有胁下缘下至臀部躯干后侧的疼痛。引起腰痛的原因和疾病很多,特别是就该症病损部位分类的根性、干性及丛性痛虽各有特点,但因腰、骶脊神经根出椎管后行...  相似文献   
3.
现代创伤内容涉及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各个方面.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局部组织缺损,内科疾病导致的局部皮肤溃疡,长期卧床后产生的褥疮,其修复均属于创伤修复的范畴.就以往中药在创伤修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中药对创伤修复的机理在于:加强纤维结合蛋白(FN)作用;提高创面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创面局部免疫力;提高创面局部营养和特殊物质;影响生长因子在创面中的表达.如果其剂型能够得到改进,将对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脱管散为载体,通过观察脱管散对大鼠创伤修复模型创面肉芽组织中相关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试图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外用制剂促进创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创伤修复模型,收集创面肉芽组织中不同时期的肉芽组织,经过组织芯片技术处理后,用SABC法检测创面中bFGF、Fn的表达,高倍镜下病理切片观察,采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灰度分析。结果: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创面肉芽组织中细胞所表达的生长因子分布存在差异,在造模后6d治疗组(脱管散组)bFGF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存在组间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后6、14d治疗组Fn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脱管散能够通过刺激创面内源性bFGF、Fn增加,进而促进创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病亡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患者死亡的相关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长葛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病亡将其分为存活组(n=88)和病亡组(n=25),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病亡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亡可能与器官障碍数量、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量表评分(APACHEⅡ)值、Ranson评分值、膀胱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指标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量≥2个、APACHE Ⅱ评分值>14分、Ranson评分值>6分、膀胱压>25 mm Hg、WBC计数>16×109/L、TG>6.95 mmol/L、TC>12.40 mmol/L、HCT>0.45%是患者病亡的独立...  相似文献   
6.
背景:CTLA4.FasL可有效抑制同种反应性T淋巴细胞及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但CTLA4.FasL在异种肝卵圆细胞经脾移植中对异种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还不明确。目的:研究CTLA4.FasL对异种反应性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监测CTLA4.FasL修饰的小鼠肝卵圆细胞(CTLA4.FasL-肝卵圆细胞)在大鼠脾脏内的存活与定植。方法:(1)于小鼠肝卵圆细胞悬液中,加入携带CTLA4.FasL融合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v/CTLA4.FasL和聚凝胺进行感染,以未感染慢病毒的肝卵圆细胞和感染空白慢病毒-肝卵圆细胞为对照;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卵圆细胞的活力和红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的表达;(2)对行2/3肝切除的SD大鼠分别经脾移植CTLA4.FasL-肝卵圆细胞、空白慢病毒-肝卵圆细胞、肝卵圆细胞和PBS(不含肝卵圆细胞),分别于肝切除术后1,5,14和21 d,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CTLA4.FasL浓度,取受体大鼠脾脏进行CK-19的免疫组化检测;(3)以C57BL/6小鼠淋巴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SD大鼠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分别接种CTLA4.F...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机制及手法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腰腿痛及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在非手术疗法中,手法推拿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手法包括多种,主要有按法、压法、揉法、指按法、侧扳等,在临床上常根据术者的经验和手法习惯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本文通过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出现机制,对其应用手法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运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寻找肝郁证动物模型肝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以束缚制动法制备肝郁证大鼠模型,采用组织溶解方法分步抽提大鼠肝脏组织蛋白质,对获得的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胶体染色,分析模型组和对照组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表达,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肽质量指纹,在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应的蛋白质.结果:在大鼠肝组织胶体考染的2-DE图谱上,约能辨识出300余个清晰的蛋白质斑点,共找出3个与肝郁证辨证相关的肝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出峰率达100%,检索结果分别为芳基硫基转移酶、烯酰辅酶A水合酶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结论: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可能和实体肝组织中的特异表达蛋白质--芳基硫基转移酶、烯酰辅酶A水合酶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的不同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129例临床、生化分析及治疗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刚  吕志平  钟小兰  谭秦湘 《陕西中医》2006,27(5):570-571,593
目的:观察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生化、特点及治疗思路。方法:选取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以208例非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隐证组肝功能损害以轻中度为主,非隐证型以中重度为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隐证组ALT、AST均低于非隐证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隐证组e抗原阳性比例较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偏轻,肝损害以轻中度为主,多处于免疫耐受期或免疫清除期的早期阶段,肝炎活动性较低,HBV高度复制。治疗上应注意辨舌、脉、体质,参考实验室指标,以补肾健脾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及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PCR技术,以pCD/hVEGF121质粒为模板扩增VEGF121基因全长,采用PCR产物的粘端克隆法,将VEGF121定向克隆入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MSC,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FP/VEGF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VEGF121正确连接至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转染MSC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FP/VEGF蛋白在MSC中存在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人VEGF121及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SC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MSC的分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