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血糖性偏瘫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资料1.一投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58~72岁,平均63~65岁。均已确诊为巨型糖尿病,病程半年至5年:初治者4例,服降糖药1年以上者2例。既往有高血厌史2例,冠心病史2例。因脑梗塞右们切人陈至倒.2.症状和体征:3例初治者服优降糖2.sing和降糖灵25mg.每日三次治疗的第6~10天:且例初治者服D860-ig每日三次治疗的第6天;且例长期服优闺懂工.25mg和问精灵25mg。每日三次治疗,因腹泻少自第7天;1阎长期取代降糖2.sins每日二次和降精灵259每日三次,因自行加取代降糖的第5天,突然出切昏迷1例,意识反俄3例,烦躁1例,言…  相似文献   
2.
3.
癫痫 (EP)是常见的神经科临床综合征 ,其病因复杂。本文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5 2 3例 EP病人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脑电图 (EEG)、CT检查 ,对 EP可能的病因及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1.1 年龄、性别 本组 5 2 3例 ,男性 313例 (5 9.8% ) ,女性2 10例 (40 .2  相似文献   
4.
金刚烷胺致急性精神障碍(附4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年我院共收住帕金森氏症(PD)病人376例,其中使用金刚烷胺治疗152例,有45例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5例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2岁,平均60.4岁。病程3个月至2年,治疗前均无精神症状。用药情况:金刚烷胺剂量0.1~0.2/日,合用安坦40例,美多巴3例,左旋多巴2例。精神症状出现时间:用药后第1天4例,第2~3天34例,第4~6天7例。二、临床表现(1)幻觉与错觉:最多见。出现视幻觉37例,听幻觉6例,错觉10例。视幻觉内容与患者文化程度、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D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Hz、高频5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者则于相同时间点给予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d后低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3.67±8.15)分降至(10.05±4.83)分,高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4.76±8.69)分降至(8.81±4.21)分,两组患者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频组治疗10d后其HAMD分值较假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分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其HAMD分值均显著低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低频组及高频组患者治疗后其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F1)、阻滞因子(F2)、睡眠障碍因子(F3)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频组认识障碍因子(F4)、绝望感因子(F5)分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D伴随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低频及高频rTMS对PD患者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均较显著,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P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PD疾病严重度以及情绪状态。结果60例PD患者中28例有认知损害.发生率为46.67%(28/60),其中H—Y分期1~2期发生率为40%(8/20);2.5—3期发生率为40%(8/20);≥4期发生率为60%(12/20)。三组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1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损害与年龄、性别、UPDRSⅢ评分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分别=0.11、1.64、0.07,P均〈0.05),与病程、H—Y分期、文化程度、HAMD评分无关。结论认知损害在PD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年龄、性别、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为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不仅表现为震颤、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同时并存的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同样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障碍同样广泛存在于PD患者中,有研究表明,PD患者在确诊后的3~5年中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约为20% ~ 57%[1].目前关于P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机制未明,有证据表明与某些NMS密切相关,如抑郁、情感淡漠、幻觉等是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2-3],而在疾病的早期患者认知功能与NMS关系还未得知,本研究以早期未治疗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NMS与认知功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癫痫持续状态8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癫痫持续状态(SE86)例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3岁-81岁,其中3-10岁12例,11-20岁18例,21-50岁37例,51岁以上19例.有癫痫史41例,其中一例共出现6次大发作持续状态,首发SE 45例.  相似文献   
9.
陈静  张强春  周胜华  杨君祥  冯耀耀 《浙江医学》2013,35(13):1275-1277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Hoehn- Yahr分期(H- Y stag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帕金森病疾病严重度、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8.3%,其中H- Y分期1~2期发生率为75.0%,2.5~3期发生率为65.0%,4期及以上发生率为95.0%,不同分期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性别、H- Y分期、HAMD分值呈正相关。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催眠药物这6个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非运动症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普瑞巴林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疗程4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评估普瑞巴林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减少,睡眠质量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共发生6例,主要表现为头昏、嗜睡和共济失调等。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并能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