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畸形(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约为0.95/10 000~([1]),通常合并气管狭窄或心脏内畸形。该病多发病于婴幼儿期,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以心内畸形如房缺、室缺等所致的临床表现;肺动脉吊带对食管的压迫产生的症状;肺动脉吊带对气道的压迫症状。其中以呼吸道症状最为明显多见,大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05例小儿颅脑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术中颅内压控制的要点。方法选择ASAⅢ ̄Ⅳ级的颅脑手术患儿105例,其中先天性脑积水77例,颅脑外伤28例。年龄1个月 ̄13岁,平均年龄4.01±3.94岁,体重3.5 ̄57kg(16.30±10.64kg)。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1±32min(26 ̄215min),7例出现苏醒延迟,4例术后无自主呼吸,1例气管插管困难,1例术中体温不升。结论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合理的输血输液,控制好麻醉深度和颅内压,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是小儿颅脑手术中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小儿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儿丙泊酚麻醉诱导适宜的用药剂量和最佳的给药方法,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学龄期(6~12岁)小儿36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12例。麻醉前给予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各组依次咪达唑仑0.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和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单次静脉推注2.0mg/kg,Ⅱ组单次静脉推注2.5mg/kg,Ⅲ组丙泊酚微泵输注,以60mg·kg-1·h-1持续输注至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0停止泵入。2min后经口气管内插管。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2min各时点的HR、MAP、SpO2、BIS值和插管条件及体动情况,Ⅲ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三组小儿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诱导后三组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且Ⅰ、Ⅱ组心率与诱导前相比也明显减慢(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三组MAP均较诱导后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即刻Ⅰ组的MAP要明显高于Ⅱ组(P<0.05)。BIS值方面,Ⅱ组诱导后BIS值明显低于Ⅲ组(P<0.05)。三组气管插管即刻、插...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个月,4.5kg,因后腹膜多发性肿瘤拟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查患儿神清,体格发育尚可,会阴、下肢因肿瘤压迫反流受阻而水肿。总蛋白57g/L,球蛋白18g/L,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压积3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球囊扩张管侧管通气法用于无气管造口的全身麻醉患儿行气道扩张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择期或急诊行支撑喉镜下气道球囊扩张术的19例中度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气管造口分为气管造口组(11例)和无气管造口组(8例)。无气管造口组在给予常规气管插管麻醉后,应用与球囊扩张管侧管相连的气管导管控制通气;气管造口组则通过气管造口管理呼吸。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球囊扩张导管置入前(T2)、球囊扩张导管扩张中(T3)、球囊扩张后恢复正常通气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记录术中、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术后苏醒延迟、再次气管插管或需留置气管导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患儿各时间点心率、MAP、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