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宪芬  李海朝 《医药世界》2009,(12):825-826
喉痉挛是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喉痉挛发生时往往情况紧急,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儿童是高发人群。我院外科ICU2006-07以来收治的口腔科、心外科及普外科全麻插管术后患儿共307例,其中口腔科患者193例,心外科45例,普外科69例。其中共有8例拔管后24h内出现喉痉挛,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否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其对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入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OPCAB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因指导组和传统治疗组,基因指导组根据CYP2C19基因不同分为快代谢型亚组和非快代谢型亚组,快代谢型亚组患者OPCAB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非快代谢型亚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传统治疗组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亚组和替格瑞洛亚组,术后分别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比较患者术后30 d及术后6个月MACE及出血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58例患者中,因不符合标准,31例患者先后退出本研究,最终入组127例患者。基因指导组患者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62.65±7.88)岁,根据CYP2C19基因不同分为快代谢型亚组20例、非快代谢型亚组43例;传统治疗组患者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61.91±8.99)岁,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亚组32例、替格瑞洛亚组32例。基因指导组和传统治疗组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6%(1/63)、10.9%(7/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30);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分别为3.2%(2/63)、14.1%(9/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P=0.029)。基因指导组和传统治疗组患者术后30 d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4/63)、10.9%(7/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5,P=0.358);术后6个月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9%(5/63)、12.5%(8/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396)。结论 基于CYP2C19基因检测进行精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OPCAB术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分析AK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7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CABG后AKI相关因素,并分析AK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应用呋塞米、多巴胺、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米力农、胺碘酮、羟乙基淀粉及前列地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CABG后AKI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4)、应用呋塞米(P=0.001)、肾上腺素(P=0.035)与CABG后AKI有关,AKI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较非AKI组长,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次插管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0天内死亡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间、应用呋塞米、肾上腺素是CABG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延长,低氧血症发生率、二次插管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分析血小板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6例置入IABP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利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应用IABP后血小板变化规律。根据冠心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介入组和药物组,比较三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96例患者应用IABP时间(97.10±64.66)h,应用IABP后即出现血小板下降,第2-4天血小板最低,随后开始上升,手术组与介入组、药物组比较血小板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预后与手术组、介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及自动出院率更高。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正常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后血小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在2-4天,手术组血小板低于介入及药物组,血小板下降与冠心病预后无关,但药物组患者死亡率高于手术组及介入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咽反射在指导昏迷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作用.方法 根据拔管前是否实施咽反射检查将108位患者分为咽反射检查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带气管导管时间、住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以及再插管或气管切开率.结果 试验组带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4±3.0)d和(7.3±3.1) d(P<0.05),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7.2±3.6) d和(9.2±3.7) d(P<0.05),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5.1%和57.7%(P<0.05),再插管和气管切开率分别为21.6%和4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咽反射可作为预测昏迷患者能否拔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内源性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类型不同分为永久性房颤组(n=33)、持续性房颤组(n=32)、阵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大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颗粒,每次10 g,开水冲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疲乏程度,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iper疲乏量表评分各维度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自然杀伤细胞、CD_3~+、CD_4~+及CD_4~+/CD_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大肠癌术后CRF患者,能显著降低Piper疲乏量表评分,改善CRF症状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TNF-α、IFNα-1b和WY14643对鼠贮脂细胞及其表达PPAR-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1b和匹立尼酸(WY14643)对鼠贮脂细胞及其表达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α)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贮脂细胞株,将培养的贮脂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IFN-α1b组、WY14643组、TNF-α+IFN-α1b组和TNF-α+WY14643组。分别加入各作用因素,按照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α表达情况。结果:MTT检测:TNFα在50U/mL浓度可明显导致贮脂细胞增殖激活;而IFN-α1b在50U/mL浓度对TNF-α激活贮脂细胞无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到IFN-α1b作用组贮脂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而TNF-α+IFN-α1b组贮脂细胞形态未见异常。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到PPAR-α在贮脂细胞的表达随TNF-α的作用而增加。结论:TNF-α在50U/mL即可明显激活贮脂细胞;IFN-α1b对TNF-α使贮脂细胞增殖激活的过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肝脏贮脂细胞凋亡而产生。从体外培养方面证实了IFN-a1b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验证了PPARα对TNF-α具有抑制作用的观点;为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和PPAR-α激动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再次气管插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婴幼儿心脏直视术拔除气管插管后再次插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婴幼儿心脏术后撤机拔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5年4月至2012年5月期间,共施行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906例,其中30例患儿再次行气管插管.分别给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拔管时液体平衡情况、术后心脏杂音、拔管时中心静脉压、拔管后精神状况赋值,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优势比,计算出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拔管时间超过4 h、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术后心脏杂音、拔管时中心静脉压高、精神状况不佳为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论充分评估危险因素,能正确指导婴幼儿心脏外科术后成功撤机,避免再次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自主呼吸试验(SBT)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逐步撤机法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以寻找最佳撤机方式.方法 将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SBT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BT组与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9)d和(5.6±2.2)d,平均入住ICU时间分别为(5.5±2.4)d和(7.4±3.0)d,VAP发生率分别为11.3%和26.6%,48 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9.7%和10.9%.结论 SBT撤机方式比SIMV逐步撤机法具有机械通气时间短、住ICU时间短,VAP发生率低的优点,而48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现了SBT应用于撤机过程中的优越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a reasonable weaning way through compa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treated by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SBT)with those treated by SIMV gradual weaning.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six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B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IMV group) ,then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average time in ICU,the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rate as well as the re -intubation rate within 48 hours were recorded,and finally SPSS 13. 0 was used to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ation of SB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3.9 ± 1.9) days and (5. 6 ± 2. 2) day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time in ICU were (5. 5 ±2. 4) days and (7. 4 ±3. 0) days respectively,the VAP rate was 11.3% and 26. 6 % respectively and the re-intubation rate within 48 hours was 9. 7% and 10. 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SBT weaning is superior to SIMV gradual weaning in short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short time in ICU and low VAP rate. And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 -intubation rate within 48 h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