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修复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装置在T11水平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n=12):A组为BMSCs移植联用G-CSF组,B、C组为单纯BMSCs移植组和G-CSF治疗组,D组为损伤对照组。术后1、2、3、4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4周取材HE染色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4周,A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D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3、4周高于C组(P0.01)。HE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MSCs联合应用G-CSF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好,D组恢复最差,B、C组介于A、D组之间。A组在脊髓损伤区及周缘NSE、NF 200阳性细胞均较B组多,C组未见明显的NSE、NF 200阳性细胞,但在损伤周缘有大量的GFAP阳性细胞,并向脊髓损伤空腔内延伸;D组损伤区看见大量结构杂乱的GFAP阳性细胞,瘢痕组织形成明显,损伤区未见明显的脊髓再生现象及NSE、NF-200阳性细胞。[结论]BMSCs移植能在脊髓损伤周围存活并分化;移植联用G-CSF更能促进神经修复及功能的恢复;二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损伤后大部分患者将引起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全部或部分永久丧失,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SCI的传统方式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清除致压物、固定脊柱、防止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损伤引起的截瘫、四肢瘫等的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脊髓损伤的治疗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通常的治疗包括骨折复位固定、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也有学者在临床实验中应用纳洛酮、TRH、GM-1等,但效果并不如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成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2只用以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余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PBS缓冲液组及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传代培养后Hoechst33342标记,损伤1周后采取局部注射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移植6周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存活与分化。移植后1~6周对各组动物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结果: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提高显著,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显示,移植细胞在体内大量存活,多数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NF-200表达呈阳性,少数细胞GFAP表达呈阳性。结论:局部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负载不同药物前后的特征性变化,分析药物缓释体系的动力学原理及其影响药物缓释的因素,评述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为1985/2009,检索数据库为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磷酸钙骨水泥,药物载体,缓释";英文检索词为"Calciumphosphate cement,CPC,Drug delivery system,Release".资料选择:①文章所述内容与磷酸钙骨水泥密切相关.②有关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局评价指标:磷酸钙骨水泥作为不同药物的缓释载体时其理化性质的变化,药物释放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骨骼修复材料.从不同药物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质,药物缓释动力学,组织相容性等方面考查显示,它是药物良好的缓释载体.然而,由于磷酸钙骨水泥药物载体体系的抗压强度和黏合性能较差,仅能用于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而此方面的研究目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以磷酸钙骨水泥为载体的药物缓释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植入生物体内骨骼后可以达到修复骨缺损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从而配合全身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骨折、骨不连和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重组骨形态蛋白2(rhBMP-2)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评估其骨向分化能力。同时加入TGF-β1观察其对rhBMP-2协同促进能力。结果不同浓度rhBMP-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处理后检测出的吸光度值(D值)及ALP活性检测值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浓度增加,其促进作用有所提高。而TGF-β1+rhBMP-2组检测到的吸光度值及ALP活性升高更明显。结论 TGF-β1能够有效促进rhBMP-2对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进一步研究两种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的效果。[方法]选取3个月龄雌性SD大鼠62只,2只处死后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细胞培养和分化研究,剩余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T9~11SCI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n=15),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干细胞组,C组为神经元样细胞组,D组为联合移植组。诱导后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各组细胞用Hoechst33342标记,脊髓损伤模型建立1周后将细胞以局部注射的方法移植到损伤区,细胞移植后的1、2、4、6周对各组动物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并行HE染色、荧光显微镜、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和分化。[结果]术后2、4、6周各细胞移植组BBB评分较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D组高于B、C两组(P0.05),B、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B、C、D组术后6周的脊髓空洞较A组均减小,以D组最明显;荧光显微镜显示移植的细胞存活于脊髓损伤的区域;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的细胞与体内存活的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丝蛋白200(neuroflament200,NF-200)表达呈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呈弱阳性,其中D组NSE和NF-200阳性细胞数量较多,B、C两组较少。[结论]体内体外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都有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定向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都可用于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但以两者联合移植治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负载不同药物前后的特征性变化,分析药物缓释体系的动力学原理及其影响药物缓释的因素,评述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为1985/2009,检索数据库为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磷酸钙骨水泥,药物载体,缓释”;英文检索词为“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Drug delivery system, Release”。 资料选择:①文章所述内容与磷酸钙骨水泥密切相关。②有关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 结局评价指标:磷酸钙骨水泥作为不同药物的缓释载体时其理化性质的变化,药物释放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骨骼修复材料。从不同药物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质,药物缓释动力学,组织相容性等方面考查显示,它是药物良好的缓释载体。然而,由于磷酸钙骨水泥药物载体体系的抗压强度和黏合性能较差,仅能用于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而此方面的研究目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结论:以磷酸钙骨水泥为载体的药物缓释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植入生物体内骨骼后可以达到修复骨缺损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从而配合全身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骨折、骨不连和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骨缺损修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26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Alien's装置在T11水平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Bcl-2、Bax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量.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3d,在脊髓损伤部位可见大量的TUNEL阳性细胞,7d时达到高峰,此后表达量逐渐下降,21d时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损伤后3d时即出现大量Bcl-2和Bax阳性细胞,伤后7d时达高峰,21d时仍有少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7和14d时Bcl-2蛋白表达增高及Bax蛋白表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3、7、14(P〈0.01)和21d(P〈0.05)时凋亡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BBB评分显示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G-CSF可以减少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