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PAxpress导管是一种新型的气道装置,可在保持头颈部不动的情况下不需任何辅助装置盲置进行通气,也可用来引导气管插管。本研究拟通过比较经PAxpress导管盲  相似文献   
3.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震  田玉科  张传汉  王鹏 《天津医药》2004,32(8):498-500,F003
目的:研究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缺血-再灌注组(Ⅰ组,n=32)和6%羟乙基淀粉溶液组(H组,n=32),其中Ⅰ组和H组又各分为再灌注1,3,6,12h亚组。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的表达。结果:Ⅰ组和H组再灌注1,3,6,12h组ICAM-1mRNA的表达均较S组对应时间点组高(P<0.01),H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组ICAM-1mRNA的表达均较I组对应时间点组低(P<0.05)。结论:在不改变血细胞比容的条件下,再灌注早期应用6%羟乙基淀粉溶液治疗可降低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mRNA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麻醉与镇痛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麻醉学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对近几年来的麻醉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及术后镇痛进展作一简要的介绍。麻醉药物进展一、麻醉性镇痛药———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是一种含有酯键的芬太尼的衍生物,是超短效的μ-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由于其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键结构,因而具有一些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它通过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降解,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稳定、持续输注无蓄积、停药后患者快速恢复等优点。该药于1996年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相继在很多国家上市,国内瑞芬太尼的研究与应用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应用于上肢连续臂丛阻滞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45例拟行上肢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比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15例。术前均予肌间沟径路或腋路臂丛阻滞以及臂丛神经鞘内置管。术后R组与B组使用便携式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液体分别为0.125%的罗比卡因和0.125%的布比卡因,N组为对照组,观察24h。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痛药使用情况,记录R组与B组患者的运动阻滞、麻木感、局麻药用量、满意度、镇痛技术问题和并发症。结果R组与B组两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疼痛评分在术后0h、3h时与R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h、12h、18h、24h均较高,与前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与B组两组镇痛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麻木感、补充用药、局麻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问题与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均低。结论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均可有效地用于上肢术后的连续臂丛阻滞患者自控镇痛,并且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7.
APC-Cdh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龙  张传汉  钱巍  邱瑾  柳璐  祝畅  桂伶俐 《医学争鸣》2009,(13):1161-116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末期促进复合物(APC)-Cdh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h1的表达部位;免疫荧光双标检测Cdh1表达的细胞定位情况.取出生24h内乳鼠,原代培养神经元及神经干细胞,免疫组化检测NeuN进行神经元鉴定;Nestin染色进行神经干细胞初步鉴定;采用GFAP,MAP2免疫组化染色鉴定NSC分化特性.分别提取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PC2个调节亚基Cdh1与CDC20的表达.结果:大鼠脑片免疫组化DAB染色显示Cdh1在海马、皮层均有大量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显示Cdh1表达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较少.与神经干细胞相比,神经元中Cdh1 mRNA表达升高[(1.00±0.05)vs(2.10±0.07),P〈0.05],但CDC20 mRNA几乎没有表达(1.00±0.04,0.02±0.01,P〈0.05).结论:APC-Cdh1在大鼠脑组织中有大量表达,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且神经元中Cdh1表达高于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癌性疼痛不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目标也存在差异。因此,临床上需要规范慢性非癌性疼痛的管理模式。而在众多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其中阿片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其临床指南是规范临床实践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慢性非癌性疼痛管理指南中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规范,旨在整合已有的研究和临床数据,以便提高患者的结局,并为中国临床医师提供指南推荐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预充方法在全凭吸入麻醉中七氟烷达到设定浓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机械通气法预充七氟烷组(观察组)和常规充气法预充七氟烷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行全凭吸入麻醉.观察两组开挥发罐起至达到8%七氟烷预充浓度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喉罩置入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喉罩,诱导期间未见肢体躁动、呛咳、呼吸暂停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开挥发罐起至达到8%七氟烷预充浓度时间较短[(47.1±6.2)s比(65.3±5.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及喉罩置入时间均短[(67.3± 4.1)s比(95.4±5.7)s、(82.2±3.9)s比(120.3±5.9)s、(88.7±4.0)s比(130.5±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凭吸入麻醉中,采用机械通气法预充七氟烷更经济迅速环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应用于上肢连续臂丛阻滞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5例拟行上肢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R组、B组和N组,每组15例。术前均予肌间沟径路或腋路臂丛阻滞以及臂丛神经鞘内置管。术后R组与B组使用便携式病人自控镇痛泵,泵内液体分别为0.125%的罗比卡因和0.125%的布比卡因,N组为对照组,观察24h。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痛药使用情况,记录R组与B组患者的运动阻滞、麻木感、局麻药用量、满意度、镇痛技术问题和并发症。结果:R组与B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较低,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N组疼痛评分在术后0h、3h时与R组和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6、12、18、24h均较高,与R组和B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R组与B组镇痛满意度较高,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阻滞、麻木感、补充用药、局麻药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问题与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均低。结论:0.125%罗比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均可有效地用于上肢术后的连续臂丛阻滞病人自控镇痛,并且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