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肝外伤157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不同类型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9月至2002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157例肝外伤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32例,手术治疗125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32例,完全治愈28例,4例死亡。手术治疗125例,完全治愈107例,死亡18例,总治愈率85.9%(135/157),病死率14.1%(22/157),其中9例死于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8例死于肝内大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5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肝外伤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积极抗休克,实行重症监护和防治并发症等非常重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术前诊断率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4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手段,X-线透视或拍片,B超,CT扫描为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争取24h内手术,根据损伤部位及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尽早改善营养状况。结果:32例治愈,治愈率94.1%(32/34),死亡2例(2/34)。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防止漏诊,手术方法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271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和指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2001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271例。结果:本组271例重症胰腺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和胰周脓肿12例,胰腺囊肿19例,腹腔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5例,切口裂开7例,肠瘘8例,多脏器衰竭26例,并发症发生率29%。死亡31例,病死率13.28%。平均住院日38.6天。结论:重症胰腺炎是常见病,治疗不及时或手术方式太复杂,则合并症多,死亡率高。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仍然是必须的。胰腺坏死广泛者宜在发生严重感染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亦是病程后期胰腺周围感染为主的局部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以手术清除坏死病灶,畅通引流,早期营养支持为主。如并发胰周脓肿或囊肿应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甲泼尼龙对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甲泼尼龙组、对照组。失血性休克采用股动脉放血制做模型,休克持续2h后回输失血及等量林格氏液复苏;甲泼尼龙组在复苏时静注甲泼尼龙50mg/kg一次;对照组不行放血处理。复苏后2h,留取血浆检测D-乳酸水平;取小肠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制备肠组织匀浆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肠黏膜结构破坏,血浆D-乳酸显著升高,肠组织匀浆中TNF-α和MDA水平增加。甲泼尼龙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失血性休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甲泼尼龙对失血性休克后的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教师。因双耳廓、面部、四肢、唇粘膜部反复出疼痛性水疱、伴口腔溃疡7年,于1992年9月以待诊收入住院。于7年前春季无明显诱因先双耳廓、舌尖、舌缘部疼痛,随即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水疱散在或成族分布,疱周有水肿性红晕,局部水疱处自觉刺痛。在出水疱前有疲乏、精神不振前驱症状,临近出水疱时局部皮肤疼痛剧烈,并伴有烦躁、失眠、口干、四肢潮热,甚至因疼痛卧床不起。每次发病只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才能缓解,其他镇痛剂无效。不论治疗与否,水疱约经3~5周“痊愈”,但数周或数月后又复发,且愈发愈多,部位基本固定,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6.
我院及中心自1985.3~1991.10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00例,其中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8例,经手术治疗病灶清除,腹腔灌洗效果满意,结合我们的诊治体会研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国内外文献所涉及的ANHP的病因,病理、治疗等资料看,ANHP仅占急性胰腺炎的5~15%,死亡率30~100%、本组100例,ANHP占18%,死亡率33%,其中猝死16.6%,其余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64岁,以青壮年发病居多。急性病程之后,主要并发症为脓肿,假性囊肿,  相似文献   
7.
人体包虫病分两类: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这种病发生在牧区,在甘肃省以细粒棘球蚴病较常见,而泡球蚴病少见。以往把后者称为多房性棘球蚴病,外生性棘球蚴病,后来定为泡球蚴病,它的成虫称泡状棘球绦虫。这两种类型的人体包虫病,在病原、病理和临床症状皆不相  相似文献   
8.
用0.5%鬼臼毒素酊(尤脱欣)局部外涂治疗生殖器尖锐湿疣3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3.3%。除局部有刺激症状外,无全身不良反应。并与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褪黑素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溶媒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10mg/kg)组15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 运用褪黑素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组织中MDA水平的增加,同时褪黑素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OD、CAT的活力升高。组织学显示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中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褪黑素治疗产生的这种变化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褪黑素通过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明显减轻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胃克隆病误诊为胃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2 1岁。反复上腹疼痛 6年 ,呕血、排柏油样便3年于 1997年 7月入院。查体 :重度贫血貌 ,消瘦。上腹正中可扪及拳头大小肿块 ,活动度差 ,有压痛。胃镜检查 :胃窦体巨大溃疡 ,深而高低不平 ,表面污秽、渗血。胃壁僵硬、蠕动差 ,胃腔变形。组织活检及刷片未发现癌细胞。手术所见 :胃窦体部可见巨大肿块 ,胃壁大部僵硬、增厚 ,窦部前壁与肝左叶粘连 ,后壁穿透与胰体部粘连。大、小网膜、肠系膜及腹主动脉旁均有肿大的淋巴结 ,质尚软。诊断为“晚期胃癌”。行全胃切除食道空肠端侧吻合。术后肉眼见胃壁肥厚 0 8~ 3 5cm ,胃内有一 9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