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8例脓毒症相关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选择接受CRRT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2组,其中甲组为采取CRRT的患者,乙组则均为不接受CRRT的患者。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脏器功能评分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影响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组患者的贫血程度重于乙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均显著差于乙组患者,B型钠尿肽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均<0.05)。甲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重于肾脏、肝脏、肺脏损伤率等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清肌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清肌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等均是影响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先锋霉素类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国外较多用于新生儿,本文主要叙述头孢氨噻肟(Cefotaxin,CTX)、头孢三嗪噻肟(Ceftriaxone,CTRX)和头孢去甲噻肟(Cefizoxime,CZX)在临床应用的某些问题。临床药效学CTX是一种新型第三代先锋霉素,它的甲氧亚胺键对抗菌活力起重大作用,主要取决于:(1)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性;(2)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3)对细胞壁的渗透性。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与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而对许多革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的产前诊断方法,即血红蛋白阳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该法比经典灼珠蛋白羧甲基纤维素(CMC)层析法快速、精确、安全,费用低。实验中使用 Beckman 离子交换 HPLC 和 Bro-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6例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分56.72±8.53、社会支持总分34.82±3.64;术后时间、治疗方式、是否复发、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为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调整R~2=0.879)。结论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时间越长、治疗方式越复杂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越低,复发的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较未复发者低,积极应对与客观支持则促进创伤后成长。护理人员应给予口腔癌术后患者针对性干预与支持,以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腹腔引流采用尿路造口袋连接一次性引流袋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胃肠肿瘤术后腹腔引流患者8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2).腹腔引流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除常规处理引流切口外,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连接一次性引流袋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口周围渗漏及引流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以及引流切口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腹腔引流结束时,观察组引流口周围渗漏及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550、6.717,P=0.043、o.010),引流切口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13.840,P=0.000),引流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t=6.854,P=0.000),且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t=7.429,P=0.000).结论 胃肠肿瘤术后腹腔引流采用尿路造口袋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可有效减少引流口周围渗漏及刺激性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9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36分±6.81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时间、治疗方式、是否复发、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为宫颈癌病人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全部变异的60.3%。[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世慧  张燕 《传染病信息》2019,32(4):341-343,345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8例脓毒症相关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选择接受CRRT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2组,其中甲组为采取CRRT的患者,乙组则均为不接受CRRT的患者。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脏器功能评分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影响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甲组患者的贫血程度重于乙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均显著差于乙组患者,B型钠尿肽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均<0.05)。甲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重于肾脏、肝脏、肺脏损伤率等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清肌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清肌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等均是影响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死亡诉求"认知及应对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肿瘤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对患者"死亡诉求"的认知(能够识别有"死亡诉求"的患者;洞悉患者"死亡诉求"的真实涵义;存在认知疑惑)、"死亡诉求"的应对方式(鼓励为主的应对;安慰为主的应对;寄希望于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努力尝试)、应对"死亡诉求"的阻碍因素(外部条件限制;护士自身因素)、应对"死亡诉求"的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重视家属应对"死亡诉求"的重要作用;提倡多学科协作).结论 护士对肿瘤患者的"死亡诉求"有一定认知,但存在应对困惑,可从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培训着手,组织多学科团队与家属参与,共同应对肿瘤患者的"死亡诉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调控因子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在结直肠癌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构建OXA耐药细胞株HCT116/OXA,CCK-8分析其耐药性;采用Dot blot及m6A RNA甲基化定量ELISA实验检测细胞RNA m6A水平,RNA-seq及qRT-PCR筛选差异m6A调控因子,Western blot验证METTL3表达水平;利用腺病毒感染技术在HCT116细胞过表达METTL3,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对GEO数据库中HCT116细胞敲除METTL3的MeRIP-seq和RNA-seq数据与耐药细胞RNA-seq联合分析,筛选耐药相关的METTL3介导m6A修饰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及信号通路;TCGA数据库分析METTL3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CT116/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亲代细胞(P<0.01);与HCT116相比,耐药细胞的RNA m6A水平异常上调(P<0.01),且伴随METTL3的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过表达METTL3明显增强HCT116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筛选的METTL3介导m6A修饰调控的与耐药相关的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干细胞多能性调节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METTL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0.01)。结论 METTL3介导的m6A修饰可能通过调节ABC转运蛋白、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经典耐药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OXA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不同首次剂量二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发生率、转复成功率以及首次注射ATP的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6 mg ATP,B组、C组及D组为二次给药法组,首次ATP剂量分别为0.7 mg、1.5 mg与3.0 mg,第二次ATP剂量均为6 mg.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例数,测量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 s内心电图中最长RR间歇,记录其他心律失常发生例数以及ATP二次给药法首次注射ATP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在转复成功的PSVT患者中,C组或D组的平均最长RR间歇显著地短于A组或B组.PSVT转复成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采用二次给药法的3组患者中,首次剂量均未引起明显不适症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二次给药法(首次1.5 mg,第二次6 mg)在不增加其他心律失常与明显不适症状的前提下,能有效预防其终止PSVT时出现心脏停搏,提高了ATP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