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接受单纯全麻的开胸、胸椎、腰椎手术患者分为三组,Ⅰ和Ⅱ组患者术中不再使用其他静脉镇痛药物,Ⅲ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如手术时间超过4h,则术中追加氯诺昔康4mg,所有患者术毕即开始静脉自控镇痛(PCIA),Ⅰ组配方:芬太尼浓度为5μg·mL-1,咪唑达仑0.1mg·mL-1,总容量200mL;Ⅱ,Ⅲ组配方:在Ⅰ组配方基础上加氯诺昔康0.16mg·mL-1,总容量不变.观察所有患者术毕清醒、术后12,24,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和术后48h的镇痛药总用量、患者按压(bolus)的总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即D/D比值),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Ⅱ和Ⅲ组在术后PCA泵中加入氯诺昔康可显著降低VAS评分和减少患者主动按压的次数和D/D值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Ⅲ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静脉注射氯诺昔康,与Ⅰ和Ⅱ组相比,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对阿片类药需要量显著减少.结论:麻醉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有超前镇痛效应,氯诺昔康在静脉PCA中作为基础镇痛药或称背景镇痛药辅助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型长效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古妙宁  廖志婕 《广东医学》2006,27(11):1600-1601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是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固化学结构的特殊性,毒性较低,现已广泛用于局部麻醉、术后镇痛及分娩镇痛。本文就其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围术期镇痛的必要性及椎管阻滞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pediatric patient,analgesia,perioperat"为检索词,检索1990-01/2004-12PubMed数据库关于儿童围术期镇痛的文献,选取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的文献,对其中14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疼痛的并发症:儿童围术期的疼痛不但与成人一样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还可导致慢性疼痛综合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并发症。②多模式镇痛:疼痛治疗可在形成疼痛的转化、传导、整合、认知4个水平采取措施。复合使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减少副作用,取得更好的疗效。采用超前镇痛,在伤害性刺激之前施行疼痛治疗,只有当伤害性刺激完全被阻断时,超前镇痛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而且阻断时效应该比术后急性疼痛时间长。③疼痛的评价:目前临床常用评分方法是NIPS(neonatalinjurypainscale)评分系统,包括面部表情、哭吵、呼吸形式、上下肢运动和觉醒状态5个指标。评分越低说明疼痛越轻。④围术期椎管阻滞镇痛治疗:重点介绍硬膜外技术、硬膜外常用药物及剂量、适应证、并发症等。结论:有必要对儿童施行围术期镇痛,椎管阻滞是儿童围术期镇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对全麻术后快速动眼运动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及麻醉维持,S组(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用异丙酚及芬太尼诱导,七氟烷维持麻醉.麻醉停药后开始每2分钟评价麻醉恢复程度.至患者可行快速动眼运动为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后开始进行眼科评价.结果 快速动眼运动平均恢复时间,R组短于S组[(14.72±5.10)min比(23.43±5.52)min,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R组(37%比10%,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要进行即时术后眼科评估的斜视手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短时效阿片类药物一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斜视术后呕吐和疼痛的作用的差别。方法60名ASAⅠ~Ⅱ级,2~12岁择期在全麻下行斜视纠正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与F组(芬太尼)。术后记录25h呕吐事件。苏醒后60min记录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呕吐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49%VS48%)。但是R组术后呕吐频率较F组低(0.95VS2.2)。苏醒后头30min,F组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结论平衡全麻下小儿斜视术后,瑞芬太尼组术后呕吐发生频率较少,但芬太尼组对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2岁,已婚。 因汽车撞伤致左胫骨骨折(闭合性),右胫、腓骨骨折(闭合性)5h,于2000年12月31日6:30入住创伤骨科,撞伤当时患者无昏迷及头痛呕吐现象,入院后即给予双下肢石膏托固定,5h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经镇静、镇痛无明显好转,继之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芬太尼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术后自控镇痛(PC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6例SAS患者手术结束后入ICU监护治疗,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停止吸氧 20 min,测定其SpO2、PETCO2、肱动脉压(BP)、心率(HR)及VAS评分、Ramasay镇静评分,期间SpO2下降至88%以下时给予吸氧,维持SpO2在88%以上(计数时计最低值88%),启动芬太尼静脉PCA装置,其药物浓度为 10 μg/ml,负荷量为0.5 μg/kg,持续量为 1 ml/h,追加量(bolus) 2 ml,锁定时间为 15 min.结果芬太尼静脉PCA用于SAS患者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后镇痛时,镇痛效果好,VAS评分2.7~3.4,Ramasay镇静评分2.2~2.4,但PCA过程中SpO2显著下降,部分患者需吸氧,SpO2才能维持90%以上,PETCO2显著上升(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只要加强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测及护理,该镇痛方法是SAS患者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后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胃粘膜pH(i-pH)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16例,术中用硝普钠控制性降低平均动脉压(MAP)至50 mmHg 90min,采用胃管法,分别于降压前、降压30、90 min和复压后120 min抽取胃液检测胃粘膜PCO_2(i-PCO_2)。同时抽动脉血监测pH、PaCO_2、PaO_2、HCO_3和BE。用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计算i-pH。结果 i-pH于降压90 min比降压前显著降低(P<0.05),复压后120 min又恢复至降压前水平。结论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可降低i-pH,引起胃粘膜短暂的低灌注损害。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与氯胺酮小剂量持续静注的药效学及相互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再生  廖志婕  陈仲清 《广东医学》2003,24(12):1358-1359
目的 研究小剂量异丙酚 (P)及氯胺酮 (K)持续静注过程中量效关系及合用时两药间药效学的相互影响。方法  45例在腰麻下行下肢、会阴手术患者分 3组 ,分别在腰麻平面固定后静注P(P组 )、K(K组 )、异丙酚 +氯胺酮 (PK组 ) ,静注速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1,2 ,3 ,4,5 ,6,7,8,9和 10mg/ (kg·h) ,间隔 1mg/ (kg·h) ,每个速度段维持 15min。监测血压 (B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额肌电波幅 (EMGf)、脑电频率 (EEGf)及临床效应 ,用Bliss法分析其量效关系 ,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间的相互影响。结果 P ,K在镇静、催眠作用间有协同效应 ,而对呼吸抑制作用有相加效应 ,对循环系统则有拮抗效应 ,P ,K合用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而且并发症显著少于单用K者。结论 P ,K联合应用时药效优于单用K ,P与K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2岁,已婚.因汽车撞伤致左胫骨骨折(闭合性),右胫、腓骨骨折(闭合性)5 h,于2000年12月31日6:30入住创伤骨科,撞伤当时患者无昏迷及头痛呕吐现象,入院后即给予双下肢石膏托固定,5 h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经镇静、镇痛无明显好转,继之出现手足抽搐、昏迷,心率、呼吸增快,SpO2下降,创伤后16 h左锁骨下有3个皮肤出血点,考虑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经脱水、吸氧、扩容和激素的应用,病情基本稳定,但仍呈昏迷状态,呼吸浅快,SpO2难以维持,转入SICU治疗.入室体查:体温3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