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75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状态分为免疫正常组(43例)和免疫受损组(32例)。结果:75例患者中,男50例,女25例,年龄(48.2±12.4)岁(17~80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27例患者无症状。两组淋巴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节肿块型33例、浸润实变型25例、混合型17例,两组在三者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9年9月30日,除4例失访外,59例患者行单独抗真菌药物治疗,12例患者行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48例,好转18例,死亡5例。单独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96.4%(53/55)。结论:PC在免疫正常患者中并不罕见,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对PC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是产科一种少见而病势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85%,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本病认识及诊疗技术均有提高,也有不少抢救成功的病历.尽管如此,在产科中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常常是母儿均死亡.  相似文献   
4.
廉政 《家庭医药》2020,(5):68-68
我们的身体很复杂,它并不是人能够完全控制的。有些身体的自然反应众人皆知,如呼吸、出汗和心跳,而另一些反应则怪异有趣。美国新闻网站Bustle总结了人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身体所存在的一些怪异事实:身体会自动大扫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生素、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饮食对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非肠道准备组(Ⅱ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Ⅲ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术后抗生素限制组(Ⅳ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粪便标本,接种于大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6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按平板活菌计数法计数细菌数量,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各组病人术后肠道菌群较术前均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14.784,P〈0.05),大肠杆菌计数显著增加(t=21.727,P〈0.05),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则明显减少(t=13.894~95.802,P〈0.05),且杆球比显著紊乱(t=20.963,P〈0.05)。Ⅲ组术后各种细菌水平均低于Ⅳ组(F=9.487~483.350,P〈0.05),杆球比高于Ⅳ组(F=483.35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水平下降(F=42.30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类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细菌总数明显降低(F=9.48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术后禁饮食不同程度地影响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容易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微生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外地区。截至2020年2月21日,全国累计确诊人数已超7万。抗病毒药物方面,目前仍没有确认有效的药物。药物治疗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现结合我国已注册开展的COVID?19临床研究,将潜在有效的治疗药物及相关研究作一介绍,供临床参考和借鉴,以期临床早日用上有效药,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环境暴露、宿主遗传因素及免疫状态等都会增加隐球菌病发生的风险。了解隐球菌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隐球菌病,降低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隐球菌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生素、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饮食对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非肠道准备组(Ⅱ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Ⅲ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术后抗生素限制组(Ⅳ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粪便标本,接种于大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6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按平板活菌计数法计数细菌数量,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各组病人术后肠道菌群较术前均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14.784,P<0.05),大肠杆菌计数显著增加(t=21.727,P<0.05),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则明显减少(t=13.894~95.802,P<0.05),且杆球比显著紊乱(t=20.963,P<0.05)。Ⅲ组术后各种细菌水平均低于Ⅳ组(F=9.487~483.350,P<0.05),杆球比高于Ⅳ组(F=483.35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水平下降(F=42.30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类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细菌总数明显降低(F=9.48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术后禁饮食不同程度地影响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容易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微生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