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 创伤时相和围手术时相对31例接受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手术组患者E1,E2,E3,E4时相时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均大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于创伤早期升高,非手术组患者于创伤后逐渐回落;手术组患者于术后继续升高,并于第1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结论 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浓度变化显著,围术期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有助对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但不能独立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波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0.1岁。应用Lauge-Hansen和Danis-Weber分类法分类,旋后外型度5例,度10例,旋前外型5例;B型15例,C型5例,其中单纯后踝骨折未分类1例。术中应用踝外侧偏后和前方联合切口复位后踝,在维持良好复位下自前向后用4 mm钛质空心钉内固定骨折,然后复位固定外踝及内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8个月(11~6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3.8周(10~16周)。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5%。结论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同时采用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创伤小,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3.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常导致骨质外露和慢性溃疡形成,往往经久不愈,治疗上颇为棘手,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痛苦,是外科临床中较难处理的问题。若采用溃疡及周围瘢痕组织切除,创面常不能缝合。曾有采用交腿皮瓣、蹠内侧轴型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往往因创伤较大,效果不佳,病员难以承受。最近我们设计采用足蹠底内侧带蒂皮瓣修复2例足跟部慢性溃疡,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扫描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组58例±癫痫患者中CT表现异常者34例,阳性率为58.62%。其中脑萎缩13例,颅内炎症11例,脑肿瘤5例,脑积水3例,颅内钙化1例,脑内缺血性病变1例。小儿癫痫患儿均使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初步控制病情的发展。结论CT检查在小儿癫痫病因查找及病变定位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癫痫的诊断准确率及定位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内外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卧床保守治疗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高龄脆性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行保守治疗的≥75岁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48例;年龄为75~100岁,平均(83.7±5.5)岁;股骨颈骨折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死亡组21例,分析两组的死亡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部位、住院时间、内科合并症、伤前活动能力以及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住院期间,75例患者中21例死亡,死亡率为28.0%,其中16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1例死于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年龄≥85岁和伤前活动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85岁(P=0.047),伤前活动能力(P<0.01)是高龄脆性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85岁、患者伤前活动能力差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后应积极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必要时无需严格卧床以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RAIL联合阿霉素和IFN-γ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下TRAIL的抗癌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阿霉素和IFN-γ单独及联合应用后人骨肉瘤MG-63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DR5及Yin Yang1(YY1)mRNA在加药前后的表达。结果: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合作用于MG-63细胞后,能显著增强对MG-63的杀伤、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明显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阿霉素组(P〈0.05)。结论: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用能显著提高骨肉瘤细胞MG-63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R5mRNA表达上调及Yin Yang1(YY1)mRNA表达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硬膜外造影后多排螺旋CT检查(MSCTE)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8层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扫描、三维重建,进行CT、MRI和MSCTE影像学对比研究,分析MSCTE影像特点。结合手术探讨MSCTE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改进的硬膜外造影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三维影像资料。椎管内软组织界限表现力MSCTE优于MRI和CT,同时还兼有CT的骨显示优势。结论MSCT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用于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的诊断,还适用于CT和MRI难以明确的椎管内隐蔽病变的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5岁。半年前外伤 ,耻骨骨折伴尿道断裂 ,行图 1 右前斜位尿道逆行造影示后尿道环形狭窄 ,尿道周围血管返流尿道吻合术后 ,现排尿困难来诊。  逆行尿道造影显示 :前尿道明显扩张 ,后尿道远段见一局限性环形狭窄 ,狭窄段长约2mm ,最大宽径仅有2mm。造影剂通过明显受阻。加大压力注药后见前尿道周围血管返流而显影 (图 1)。  讨论 :尿道损伤在临床上颇常见 ,以骑跨伤最多。其损伤部位多为膜部、球部或前列腺部。患者大多伴有耻骨骨折。尿道断裂后可形成尿液外渗 ,也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及瘘管。晚期因纤维化可变狭窄。外伤…  相似文献   
9.
背景:直接测量颈椎管容积和颈脊髓体积可以较全面、立体地反映颈椎管对颈段脊髓的包容情况,尸体标本石蜡灌注法、树脂灌注法和有限元模型法均具参考价值,但操作繁复,且较难应用于临床,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测量颈脊髓体积和颈椎管容积的简便测量方法。目的:探讨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CSM)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根据JOA评分将CSM患者分为A组(轻度)31例及B组(中重度)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MRI扫描并计算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对两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和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明显大于B组(t=15.094,P=0.001);B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与JOA评分的决定系数(r2=0.738)高于A组(r2=0.563);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与JOA评分的线性回归趋势提示A、B两组患者的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均与JO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可以反映颈椎管对颈脊髓的包容状态,利用MRI测量颈椎管容积与颈脊髓体积比值可以定量反映脊髓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占整个下腰痛的10%~15%。据统计,以腰腿痛为主的患者60%以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报道本病,最初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按Adma的报道,只有小于10%的顽固病人才有手术指征。我院骨科自1967年以来,用骨盆牵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01年10月-2003年7月笔者用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