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提供可能的预测因素和生物学依据.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共5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就PSD发生可能相关的3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病率46.0%,其中轻度抑郁占22.0%,中度抑郁占18.0%,重度抑郁占6.0%.对看护人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D)、社会支持情况(SSRS)与PSD发生密切相关.PSD患者血清T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HDL-C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D的发生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TC水平降低与PS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急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急诊溶栓是目前治疗AIS公认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单纯溶栓疗效不佳,人们期待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我们采用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12例AIS患者,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不同部位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105例患者的109处脑动脉狭窄性病变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治疗,其中前循环颅内段38处,颅外段27处;后循环颅内段27处,颅外段17处。共放置108枚支架:其中前循环颅外段放置自膨式支架25枚、球扩式支架2枚;前循环颅内段放置自膨式支架6枚、球扩式支架31枚。后循环锁骨下动脉起始段14处均为自膨式支架,椎动脉V1和V2段放置球扩式支架3枚,后循环颅内段放置自膨式支架2枚、球扩式支架25枚。结果104例支架手术技术成功(99%),101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3例(12.4%),死亡4例(3.8%)。随访89例(84.8%),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再狭窄12例(13.5%),其中再发脑卒中5例(5.6%),继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2.2%)。结论脑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是可行的,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入路及狭窄情况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狭窄率>70%的症状性患者可能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CD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合理检查程序。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59例行TCD及DSA检查,将结果分为五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统计分析,以DSA为诊断标准,计算TCD诊断各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 TCD诊断MCAI、CA、VA、BA、SUB-A各组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93.94%,57.89%、97.98%,68.75%、95.10%,90.00%、97.22%,100%、100%。结论 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CD可以作为脑血管狭窄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和分布.方法 选择发病12 h以内中度至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排除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152例患者,平均 58岁,其中男性118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500±160)min.头颅CT显示陈旧性梗死灶57例,可疑低密度2 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102例患者有血管狭窄或闭塞.50例(33%)血管造影正常.基底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24例(16%).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应当根据血管病变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选择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1病例简介 男,54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左下肢活动不灵12d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d无明显诱冈于静止时出现左下肢活动不灵或言语不清,呈发作性.左下肢活动不灵共发作2次,每次持续7~8min;言语不清共发作3次,每次持续2~3min,均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恢复正常,两种症状不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CCA)性狭窄或闭塞是中国人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其与药物治疗疗效对比研究较少.本文于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对血管内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二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动脉盗m发生后其代偿方式诸多,现将特殊代偿的无症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l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因发现双上肢血压相差大于20mmHg 7d 前于2009年3月19日人院.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栓塞的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脑栓塞(AES)动脉溶栓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或rt-PA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IAT)治疗AES患者21例,并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AES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24h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转化(HT)及病死率等。结果①IAT治疗后脑血管造影结果:血管总再通率为61.9%;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及基底动脉(BA)再通率分别为83.3%、2/7和1/2。②治疗后24hNIHSS评分IA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5±5.61比14.83±4.05,P<0.05);IAT组预后良好(mRS0~2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35.7%,P<0.05);③IAT组与对照组相比,HT发生率(28.6%比16.8%)、患者病死率(19.1%比16.7%)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没有患者死于HT。结论IAT治疗AES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早期脑血管造影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动脉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分析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随访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及3个月时mRS评分.结果 77.3%(17/22)的患者术后复查头CT/MRI可见新发责任梗死灶,动脉溶栓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显著改善者11例(50%),3个月随访mRS 0~Ⅱ者15例(68.2%)临床结局良好.结论 超早期血管造影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疗效较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