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年龄和月经状态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其中未绝经组51例,32例年龄>40岁,19例 ≤ 40岁;绝经组73例,27例年龄>60岁,46例 ≤ 60岁。比较不同月经状态及不同年龄女性之间骨盆骨髓ADC值的差异。结果 未绝经组女性骨盆骨髓ADC值高于绝经组(P<0.001);未绝经组中, ≤ 40岁者ADC值高于>40岁者(P<0.001);绝经组 ≤ 60岁ADC值与>6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盆骨髓ADC值整体上与年龄呈负相关(rs=-0.581,P<0.001),未绝经女性二者呈负相关(rs=-0.301, P=0.032),而绝经后女性二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成年女性骨盆骨髓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种趋势在绝经前女性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病例,根据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显著反应组和非显著反应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临床指标、肿瘤的ADC值和DCE-MRI参数(Ktrans、Kep、Ve)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及影像指标与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建立可靠的疗效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病理类型和术前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2、0.500、0.299、1.000、0.101、0.092);两组患者治疗前ADC值和Ve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30、0.891、0.853、0.883、0.859、0.170、0.159、0.637、0.404、0.934);显著反应组中治疗前Ktrans和Kep大于非显著反应组(P值分别为0.001、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由年龄、病理类型及Kep的第50百分位数三个指标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1(0.812,0.971),特异度为86.3%,敏感度为91.3%。结论MRI参数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短期疗效可提高对新辅助治疗敏感的患者的筛选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ADC值及临床因素对未绝经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患者骨髓抑制(BMS)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89例未绝经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在CCRT期间BMS的状态将其分为0-II、III-IV度BMS组,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影像因素。临床因素包括患者年龄、FIGO分期、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放疗方式、骨盆平均受累剂量;影像因素为骨盆ADC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因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骨盆ADC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阈值为0.402×10-3 mm2/s,曲线下面积(AUC)=0.799,该值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5.90%。结论:骨盆ADC值对未绝经LACC患者CCRT期间发生BMS有预测价值,且当ADC值低于0.402×10-3 mm2/s时,患者更易发生III-IV度BM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2018年FIGO分期为ⅢC1p期宫颈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71例宫颈癌患者(2018年FIGO分期为ⅢC1p)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淋巴结清扫+辅助治疗。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及术后病理指标,测量并记录原发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ADCmean、ADCmin、ADCmax)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截至随访日期,15例患者发生进展(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8例、死亡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为42月(6~68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MRI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非小细胞肺癌(腺癌22例,鳞癌2例)骨转移患者MRI影像和病理资料。24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其中21例行MRI增强检查。24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骨转移位置股骨、髂骨和肩胛骨多见,多为类圆形(87.5%),呈偏心性生长(66.7%)。多数病灶(83.3%)骨皮质不连续,伴软组织肿块。所有病灶在T1WI上均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及T2WI脂肪抑制上均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上病灶(91.7%)周围可见水肿或积液样弥漫高信号,增强(95.2%)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肺腺癌骨转移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5/6(CK5/6)、p63阳性率分别为72.7%(16/22)、68.2%(15/22)、100.0%(22/22)、18.2%(4/22)、22.7%(5/2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瘤多为类圆形,呈偏心性生长,磁共振T2W信号不均,增强为明显不均匀强化,肺腺癌骨转移瘤中TTF-1、NapsinA、CK7多高表达,CK5/6、p63低表达。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结合临床因素预测ⅢCr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后复发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ⅢCr期接受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病例,复发组35例,非复发组60例,测量原发灶表观弥散系数(ADC)(ADCmean、ADCmin、ADCmax)和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ep、Ve),测量MR及全腹增强CT图像上所有可见淋巴结的短轴径并统计短轴径>8mm淋巴结个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MR影像及临床资料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宫颈癌治疗后复发关系。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2018 FIGO分期(P=0.020)、阳性淋巴结数目>2个(P=0.008)具有统计学差异。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患者年龄(P=0.102)、鳞状细胞抗原(P=0.972)、病理类型(P=0.880)、2009 FIGO分期(P=0.635)、化疗方案(P=0.122)、腔内近距离治疗(P=0.827)、肿瘤最大径>4cm (P=0.97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复发组的Ktrans及Kep显著低于非复发组,其他影像学参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由Ktrans和2018 FIGO分期构成的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效能高于单一MR参数,AUC为0.806。结论:多参数MRI结合临床因素有助于提高对ⅢCr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