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方法及初步临床验证,建立一种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序列,将设计好的参照探针和特异性探针点置于醛基化处理的玻片上,经紫外交联后固定,制成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以阳性参考品(各检测位点突变型和正常型基因)和阴性参考品(双蒸水)为模板,经PCR反应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靶序列经过测序验证的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反应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基因芯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对来自吉林、河南和云南3个地区的健康受试者150人和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进行临床验证。分析指标为检测相应位点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以阳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为模板进行杂交,相应位点出现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检测位点有效。用于检测选定突变位点的基因芯片均有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良好。标准基因组DNA逐级稀释后检测基因芯片的灵敏度为50~100 mg·L-1。临床验证结果,在健康受试者150人中8人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在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中20例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该芯片对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5)。结论:研制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血栓形成易感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易感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ARDS患者在ICU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回顾其临床资料、治疗及护理方案,包括消毒与隔离、抗病毒用药不良反应观察、序贯性呼吸治疗支持、俯卧位通气治疗、雾化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标本采集、营养支持、早期功能锻炼等8个方面内容,进行案例经验总结。结果 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患者入科后第20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入科第38天时彻底脱机,入科第55天时拔除气管切开导管,病情日益好转,转出ICU,科室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临床缺乏经验,本案例的成功救治经验,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应急管理经验。方法对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为满足血液净化治疗要求,将普通病房改建为重症监护病房并合理布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调整排班模式、实施三级防护和医院感染防控等措施。结果实施128例次血液净化治疗,未出现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及医院感染。结论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应急管理可以保证特殊环境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安全和护士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膜型双重血浆滤过(DFPP)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DFPP治疗67次,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治疗前的准备;治疗过程中做好血管通路护理,正确使用抗凝剂,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痊愈4例,好转7例,显效2例,无效1例,中途放弃治疗2例,总有效率81.25%.结论:DFPP治疗可以显著缓解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症状,规范专业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7月 10~ 30日 ,正在广东某地区实施演习的驻桂某部队暴发一起以水肿性红斑、糜烂为主要特征 ,伴有烧灼感、剧痛、头晕、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速发性皮炎。经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性试验和临床诊断证实为一起因黑足蚁形隐翅虫 (Paederustamuiuserichson)所致的皮炎。1 一般情况 该部队参演人员共 6 16人 ,其中男性 5 80人 ,女性 36人 ,2 17人居住在靠山的当地某学校教室 ,其余住简易民房和帐篷。所有人员严禁采食野菜野果 ,饮食饮水严格按军队卫生要求 ,人员活动均限定在当地方圆 2 5km的丘陵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在ICU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9月我院ICU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床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 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7.656,P=0.006)、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4.989,P<0.001)。 结论 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提升了ICU静脉穿刺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穿刺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生理期的工作体验和需求。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利用微信视频对13名重症隔离病房工作护士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生理期的困扰(周期异常、躯体不适症状严重、心理症状明显),应对经验(调整身心状态、物品准备、人为干预生理期),生理期需求及护理管理建议。结论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房工作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生理期相关困扰,护理管理者需重视,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引导护士科学应对,以减轻生理期困扰、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法是否可作为判断盲插鼻肠管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本科2012年5月~2016年10月的10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重症患者,在置管后,运用胃肠减压法初判断鼻肠管尖端的位置,最后经X线检查来证实鼻肠管尖端的位置,验证胃肠减压法的准确性。结果对于106例盲插鼻肠管患者,胃肠减压法判断鼻肠管尖端成功通过幽门为94例,失败的为12例。经X线腹部拍片确认,胃肠减压法判断的成功率98.11%(104例),失败率2.83%(2例),其中成功置管的94例患者的判断的成功率为97.87%(92例),置管失败的12例患者判断的成功率为100%(12例)。结论胃肠减压法来判断导管尖端是否通过幽门的准确率极高,可以减少重复X线检查来确认鼻肠管尖端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毛酸浆果乙醇提取物(AEFPP)的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二甲苯涂于小鼠耳廓制备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将棉花植入大鼠皮下构建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观察AEFPP的在体抗炎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25~20.00 mg/mL的AEFPP对RAW 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质量浓度为0.625、1.250、2.500 mg/mL的AEFPP预处理3 h后,脂多糖(LPS)作用于RAW 264.7细胞制备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0.8 g/kg AEFPP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率;0.1、0.2、0.4 g/kg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具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AEFPP在0~3 mg/mL范围内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另外,0.625、1.250、2.500 mg/mL AEFPP均可显著抑制RAW 264.7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0.625、1.250 mg/mL AEFPP显著抑制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AEFPP具良好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65蛋白的表达和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颈髓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 ularcelladhesionmolecules,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抗原,皮下注射于雌性Wister大鼠双足,并在免疫当天单足皮下注射百日咳毒素,复制EAE模型。将56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激素组。每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免疫第14天和第28天取材颈髓进行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P-1及ICA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激素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免疫第14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第28天明显降低(P0.01),同时电针和激素均可抑制MCP-1和ICAM-1的表达(P0.05,P0.01),染色图可观察到免疫第28天较免疫第14天阳性染色物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可改善EAE大鼠的神经功能,抑制EAE大鼠颈髓中MCP-1和ICAM-1的表达,且作用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