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提高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6例阑尾周围脓肿误诊为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26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引流或阑尾切除治愈,其中4例患者术中损伤肠管行肠修补、局部引流而治愈(1例并发肠瘘)。结论阑尾周围脓肿误诊为卵巢肿瘤而手术,易导致严重并发症。术前仔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全面分析辅助检查结果,认真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减少或避免阑尾周围脓肿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吻合口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屏  任明扬  黄卫 《西部医学》2004,16(3):220-221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否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至 2 0 0 3年我科完成的 13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作结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结果  132例均未做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3例 (2 .3% )。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增加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3.
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屏  任明扬  黄卫 《西部医学》2005,17(2):135-135
目前,各种用于重建消化道连续性的手术器械,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性能良好,已广泛用于胃肠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加强,同时,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并发症时有发生:如吻合口漏,直肠阴道漏,吻合口出血、感染、狭窄,吻合切除不完全致吻合器不能取出等。要想使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评价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到三个医院接受这一新型外科手术的1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中,12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24~36岁.先后按照如下手术步骤接受了这种新型手术:①左侧中下腹直肌作切口入腹;②保留大网膜,切除全大肠;③在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游离直肠肌鞘0.5 cm,四周固定,旋转剥离直肠黏膜,暴露出黏膜滋养动、静脉,逐一钳扎、切断,逐渐递进,直至齿状线;④在右结肠动脉下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⑤作回肠N形造袋;⑥在全直肠肌鞘内,作回肠袋-肛管吻合术.袋后置管引流;⑦将小肠系膜固定于右后腹,右铺小肠,将其系膜覆盖在结肠床的粗面上;⑧左下腹置血浆管,术后2 d作负压吸引,配合香烟引流,消除盆腔积液;⑨关腹结束手术.结果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术后3~7 d,便屁分离;7~10 d,大便成形.患者食欲好.11例随访3~16年,大便每天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5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患者术后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均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以前该病手术治疗后遗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氏点"对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周家镇  王德荣  任明扬  夏全  赵元恂  庞屏  郭黎  蒲敏 《西部医学》2005,17(2):116-116,118
继麦氏点及兰兹氏点后,我们在对阑尾炎开展“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发现了阑尾炎的又一压痛点,一般位于左侧卧位的脐右或脐下1—2cm处,我们将这一压痛点,命名为“周氏点”。通过8例“脐孔腔镜阑尾切除术”,证实其具有良好的预测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并随访4个月~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便屁分离;7~10d,大便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作者1996年5月-2004年5月所完成的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238例的围手术期经验,总结其手术方法对贲门癌患者带来的利弊。结果238例贲门癌手术切除234例(切除率98.3%),因广泛转移不能切除4例,所有切除者术后病检切端均无癌残留。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2.5%),切口感染1例(0.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1%),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230例(未切除者4例未列入随访范围),失访4例,其中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60.2%,5年生存率37.2%。所有随访病人中,返流性食道炎16例(7.0%)。结论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时间,对贲门癌患者是一种恰当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