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反应和材料表面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用离分子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是人工器官的一个基本要求。型号为Pellethane 2363-80A的聚氨酯是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的材料。作者在聚氯酯的表面以共价健方式与肝素直接接枝共聚。并且对聚氨酯肝素的接枝共聚物和聚氨酯两种材料的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以及体外凝血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前者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优于后者;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表明,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合成方法,在聚氨酯表面与肝素以共价健方式接枝共聚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新颖抗血栓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血液流经医用材料时在表面会凝聚血栓的问题,就需在严格地选用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同时,设计出材料表面肝素化的方法。Pellethane 2363-80A的聚醚型聚氨酯是国际公认具有良好血液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脏的血膜是由聚氨酯溶液经浸渍、旋转成型工艺一层接一层地浇注而成的。通过差热分析方法证实在成型过程中溶剂充分挥发  相似文献   
4.
接枝肝素血导管用于动物实验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口径仅0.6mm、内壁接枝肝素的血导管,经14只大白鼠的尾动脉侧血压试验与股动静脉搭桥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根接枝管在各只鼠尾动脉重复使用仍抗凝血,切口处不渗血,内腔也不会大出血。整个实验中不需外加抗凝剂。用粗细不匀的接枝肝素血管导管,经4只兔、4条狗的股动脉测血压与股动静脉搭桥对照实验发现,虽然内壁接枝肝素血导管的抗凝血效果显著改善,但管内仍有血栓条形成。而管壁却无血栓痕迹。血栓条从粗细交叉锥形处首先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因为血流阻力与血导管半径的4次幂成反比。血导管超细,则血流阻力对血导管半径的变化越敏感。所以研制人工血导管时,其口径应对血管口径一致。  相似文献   
5.
肝素化医用高分子抗凝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素经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固定在医用高分子管内壁,获得了内壁光滑的且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新颖材料。经凝血时间(CT)和凝血因子(KPTT、PT、TT)时间的测定,这种抗凝管具有显著的抗凝血功能,并且管壁上固定着的肝素不脱落,鼠血流经抗凝管后24小时以上仍不会形成血栓,切口处也不渗血。经接触角测定和复钙时间测得,氩等离子体轰击并完成肝素接枝上高分子表面的最佳合成时间是12秒。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体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优异耐曲挠和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的聚醚型聚酯氨酯是用于人工心脏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但是其表面与血液直接接触时仍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因而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仍需给患者静脉注射肝素之类的抗凝剂,但肝素的剂量往往难以控制,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因此聚  相似文献   
7.
肝素化聚乙烯导管抗凝血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乙烯导管的内壁和肝素充分接触16h后,再经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制成肝素化抗凝导管,经10例次鼠尾动脉冲洗检测和股动-静脉旁路对照试验表明:肝素化抗凝导管可重复使用,血液流经该抗凝导管24h以上未见栓塞,切口处无渗血。新鲜人血灌人肝素化抗凝导管及其对照管内静搁5d发现,唯肝素化抗凝导管内无肉眼可辨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医用高分子材料肝素接枝管的抗凝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导管的内壁固定肝素的目的是使血导管具有持续的抗凝血功能,使得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心脏、血管表面具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这个课题是近三十年来各国科学家关注的前沿科学。由于肝素是大分子酸性粘多糖,从而用常用的化学接枝手段将其固定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内壁有较大的难度。常用偶联剂为中间介质,使肝素间接地固定在高分子内壁,虽达到肝素固定在高分子材料的内壁的目的,但抗凝效果差。应锡璋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