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78例心脏手术患者(60例瓣膜替换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包炎)进行分析。60例患者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后2h测定血液中cTnT,进行阻断时间和cTnT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其中20例瓣膜手术患者与18例动脉导管结扎和心包剥脱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关胸后1,2,24和48h记录心电图,并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和cTnT。结果60例瓣膜手术患者术前cTn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主动脉开放后2h时,阻断时间和cTnT的相关系数为r=0.875(P<0.01),回归方程为Y=0.019X-0.026;其中20例瓣膜手术患者心脏经过阻断后,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周围血液中的CK、CK-MB和cTnT均有明显升高,分别在关胸后2h达到高峰,数值分别为术前的12.6、9.2和257倍;18例行动脉导管结扎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术前和关胸后的心电图和血液中的cTnT均正常,CK和CK-MB除2例心包炎患者关胸后出现明显变化外,余均未见改变。结论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且均优于CK和CK-MB。  相似文献   
2.
磷酸肌酸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对16例进行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例)对照组(单晶体停搏液组)和实验组(晶体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10mmol/L);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15、30、60、120min抽血测定乳酸(L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于阻断前,开放后2、24和48h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两组部分患者于心脏阻断后即刻和主动脉开放前1min,取左心房心肌做电镜检查.结果开放后5、15、30min时实验组LA、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O.01),SOD活性保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XOD组间无明显差异;开放后2、24、48h实验组cTn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为对照组线粒体改变较实验组明显(2.725±0.832和l.872±0.542,P<0.001).结论磷酸肌酸具有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保护细胞膜完整、维持心肌收缩蛋白正常的作用,可减轻心肌缺血/再于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ZS-B型离心泵与Sarns离心泵进行比较,评价ZS-B型离心泵的性能。方法 将18例病人分为:A组(10例)使用ZS0B型离心泵进行体外循环,B组(8例)使用Sarns离心泵进行体外循环。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时,体外循环结束后1h、2h、24h、48h抽血查血细胞比容、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12h、24h、48h测定尿蛋白。结果 两缄体外循环结束后,血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和分析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和冠状动脉桥灌注技术进行心肌保护.方法 30例患者分为2组:A组(顺灌联合逆灌技术)20例和B组(顺逆灌结合桥灌技术)10例,疾病种类有: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升主动脉病变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和单纯瓣膜病变.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采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或结合冠状动脉桥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左房-主动脉转流辅助循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左房主动脉转流作为左心辅助循环在心内直视术后顽固性左心衰竭的应用效果,为27例术后出现顽固性左心衰竭的病人,经左心房辅助泵主动脉建立左心辅助循环,结果23例脱离人工心肺机,20例痊愈出院。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心衰、心律失常、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果:左心辅助疗效肯定,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离心泵较滚柱泵的优点及对离心泵的使用操作进行总结。方法 :总结 188例使用离心泵进行体外循环的病例 ,选择其中 10例与使用滚柱泵的 10例进行比较。结果 :188例使用离心泵病例 ,脱离体外循环成功率为 98.4 % ,3例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的经左心房插管后过渡为左心辅助循环 ,辅助时间分别为72、75和 110 m in。进行比较的两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6 0 m in,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达峰值 ,红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达最低值 ,但离心泵组游离血红蛋白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0 5) ,红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明显小于对照组 ( P<0 .0 5) ;白细胞体外循环结束时即升高 ,1小时后即有明显差异 ,2 4小时达顶峰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离心泵具有血液成分破坏小 ,操作安全 ,使用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例体外循环中出现的以气道压力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灌注肺及其处理方法,呼吸末正压呼吸 利尿药 激素 超滤器为主,辅以强心、扩血管药协同治疗。4名患者术后第一天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本文还就体外循环中灌注肺发生的机理及预防和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主动脉阻断后出现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关系手术成功与否和术后心功能恢复 ,在缺血期间加强保护心肌细胞 ,减轻再灌注损伤很重要。我科从 1997年起在原有的心脏停搏Ⅲ号液的基础上 ,对重症患者加用磷酸肌酸 ;1998年 7月起应用 1∶4血液停搏 ,同期起在诱导室颤下进行冠脉搭桥术。在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心功能选择心肌保护方法 ,以期取得简便而有效的保护。材料和方法本研究 53例患者 ,根据使用的不同保护方法分为 :组 1:10例双瓣替换术患者使用晶体停搏液 ;组2 :10例双瓣替换术患者使用磷酸肌酸停搏液 ;…  相似文献   
9.
ZS-B型离心泵临床应用1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心泵 (centrifugalpump)体积小、重量轻、操作安全、流量大 ,但价格昂贵 ,难以在国内作为体外循环驱动装置广泛应用。我们根据离心泵的基本原理以Sarns离心泵电机为动力源设计了ZS B型离心泵头 ,自 1 995年 1 2月起临床使用至今已 1 88例 ,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 88例病人年龄 1 6~ 6 8岁 ;体重 35~95kg。均采用全身麻醉常规体外循环 (CPB) ,其中辅助循环3例。CPB均应用离心泵、膜肺。CPB时间 36~ 34 2min ,心脏血流阻断 2 3~ 1 48min。随机选取 1 0例应用离心…  相似文献   
10.
肝素涂层膜肺对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 (CPB)各时段炎症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探讨肝素涂层膜肺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双瓣置换术的患者 2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肝素化膜肺组 ,B组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主动脉阻断开放前、开放主动脉后 30min和术后 2h时取血测定细胞因子IL - 1β、IL - 6、IL - 8、TNF的浓度。并且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和术后 2h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中的细胞因子 (IL - 1β、IL - 6、IL - 8、TNF)浓度 ,于CPB开始后即迅速上升。在CPB过程中IL - 1β、IL - 6、IL - 8和TNF的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且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部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其中IL - 1β和IL - 6的浓度在术后 2h时仍有缓慢上升 ,IL - 8和TNF的浓度则在术后稍有下降。A组 (肝素化膜肺组 )和B组 (对照组 )相比较 ,细胞因子 (IL - 1β、IL - 6、IL - 8、TNF)浓度上升的程度均较小。开放 30min时IL - 1β和IL- 8的浓度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2h时IL - 6的浓度在两组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TNF的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素化膜肺能改善CPB管路与血液的生物相容性 ,减少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