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突发胸闷、气促5 d"于201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 d出现尿频、尿急,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尿路感染,予抗炎治疗。入院前5 d患者突发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伴咳痰,痰为粉红色泡沫样,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最高38℃,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故转入我院治疗。患者2年来有反复头痛病史,未予就诊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130/93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年,单支架组与对吻支架组相比,再狭窄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预扩张后,出现夹层的患者分析提示单支架与对吻支架组节段内再狭窄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血栓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较大的分叉病变患者,对吻支架技术的近、远期疗效与单支架术相近。预扩张后分支出现夹层应采用对吻支架术,没有夹层则应采用单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内科医生.每年的11月~次年2月通常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特别是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之时.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会陡然增加。对我而言,每天连续做七八台介入手术,加班到深夜.已经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教学顺序改变(LBL、CBL)对心血管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2017级本科临床专业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LBL临床教学方法,包括课前独立预习、PPT课件讲解等灌输式教学。观察组:教学顺序改变(LBL、CBL)的方法教学,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是否增强学习兴趣、是否培养科学的推理能力、是否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否有助于基础联系临床、是否引导发散思维这6点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心血管病本科教学中,应用教学顺序改变(LBL、CBL)的教学方法,能增强本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96a和心房利钠肽(ANP)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是否发生心衰,于我院治疗的140例EH患者被分为EH+心衰组(61例)和EH组(79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miR-196a表达、ANP水平。分析EH合并心衰患者血清miR-196a表达与ANP水平的相关性、两者对EH合并心衰的诊断价值及EH合并心衰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EH组比较,EH+心衰组糖尿病比例、血清miR-196a表达、A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96a表达与A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96a表达、ANP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EH合并心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839、0.888,灵敏度分别为62.3%、72.1%、77.0%,特异度分别为83.5%、87.3%、8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96a表达、ANP水平是EH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64、1.168,P...  相似文献   
7.
戴振华(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江苏南京210029) 女性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男性更复杂,主要为月经因素和生育因素等。初潮年龄越早,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越大。肥胖者一般初潮较早,易患高血压病。生育次数多的妇女,比生育次数少的妇女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高;初产年龄越小,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也越大。服用避孕药可引起血压升高,妇女服用复方雌孕激素避孕药2年以上,血压升高比不服药者高2 .6 ~5倍。一般认为,肥胖、有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家族史的妇女,服避孕药后易出现高血压。因此,一旦发现有高血压应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180±18min,透视时间80±20min。平均放电次数120±15次。术后随访6个月。24例无房颤再发;3例在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但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个月后无房颤再发;1例偶有房颤发作;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成功率及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因胸痛入院并确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共112例,分别测定胸痛发作3 h内、6、12及24 h后血清和肽素、肌钙蛋白水平;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随访1年观察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的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0.46±0.13)μg/L、(0.74±0.32)μg/L和(1.23±0.43)μg/L;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20、20≤积分<40、积分≥40组患者的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0.43±0.17)μg/L、(0.59±0.18)μg/L和(1.08±0.42)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62)μg/L,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9,0.659;均为P<0.001)。所有患者随访约12个月[(12.6±1.1)个月],共21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的24 h和肽素水平较无MACE组明显升高[(0.82±0.34)μg/L比(0.39±0.13)μg/L,P<0.001]。结论血清和肽素水平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胸痛24 h后血清和肽素水平持续升高可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冠心病斑块组织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差别,为探讨有效的易损斑块检测方法提供证据.方法 入选21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CS组和SCAD组.对所有直径>2.5 mm的血管内狭窄超过50%的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共评价346处原位病变.应用虚拟组织学软件分析斑块成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在ACS与SCAD患者间,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组织51.2%±12.5%比52.6%±9.6%,纤维脂肪组织11.3%±10.6%比12.9%±9.4%,钙化组织15.1%±8.9%比20.5%±12.5%,坏死成分23.1%±9.8%比20.4%±6.8%,均P>0.05).两组问罪犯病变成分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纤维组织49.1%±11.2%比50.3%±9.7%,纤维脂肪组织10.2%±9.5%比12.7%±9.5%,钙化组织15.4%±8.9%比17.4%±24.8%,坏死成分24.0%±11.5%比19.7%±5.3%,均P>0.05).ACS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者与≤1.04 mmol/L者比较,斑块纤维脂肪成分较多(15.6%±9.6%比7.4%±5.9%,P<0.05),而坏死成分较少(19.4%±8.6%比28.6%±11.2%,P<0.05).结论 SCAD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无明显差别.因此,评价斑块的易损性不仅要看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关注不同成分在斑块内的空间分布以及与血管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