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刀治疗原发性肺癌并脑转移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X 刀治疗 ,脑转移瘤和原发灶的最大径分别为 ( 2 7± 1 7)cm和 ( 3 8± 1 2 )cm ,平均照射剂量分别为 ( 2 2± 6)Gy和 ( 65± 8)Gy。X 刀治疗 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 84 7% ( 11 13)和 91% ( 10 11) ,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 4例 ,占本组患者 3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X 刀是一种微侵袭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癌并发脑转移瘤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丘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进行丘脑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法 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丘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次研究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6例.切除术后的病理检查证实,患者中星形细胞瘤20例,生殖细胞瘤6例,淋巴瘤4例,神经节细胞瘸3例,转移瘤2例.术后大部分患者短期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好转,术后有31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其中有2例肿瘤复发(于0.5年内死亡),其余生存期均超过1.5年.结论 丘脑肿瘤由于位于脑深部,因而手术难度大,危险度大.可以借助显微镜,采用适当的手术八路与方法 ,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 30例脑转移瘤患者 ( 4 1个病灶 ) ,脑转移瘤直径 ( 2 .0 7± 1.7)cm ,平均剂量 2 2Gy ,肿瘤中心剂量 ( 2 8± 8)Gy ,边缘剂量 ( 16± 4 )Gy。比较分析手术加全脑放射治疗 2 6例 ,直径 ( 3.0 7± 0 .7)cm ,平均放疗剂量 4 6Gy。结果 :X刀治疗组 1年生存率 53% ,手术加全脑放疗组 4 3% ,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 83%和 75% ,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率分别为 39%和 4 1%。结论 :X刀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挫伤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8例脑挫伤初期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脑挫伤进展的标准为CT影像显示脑挫伤范围增加≥30%。结果98例脑挫伤患者中,29例(29.6%)CT影像显示脑挫伤病灶扩大≥30%,其中10例需行手术治疗。初始脑挫伤血肿大小和是否合并硬膜外/下血肿对脑挫伤病情进展有预示意义(P=0.001和P=0.015)。低GCS评分和高龄是脑挫伤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12和P=0.013)。结论原发脑挫伤血肿大、合并硬膜外/下血肿、高龄及低GCS评分是早期发生脑挫伤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肿瘤合并颅神经损伤的因素.方法分析14例X-刀治疗合并颅神经损伤的病例,病灶直径最大3.6cm,最小1.8cm,平均治疗剂量22Gy(18~34Gy),平均边缘剂量17.6(14.4~27.2Gy).结果X刀治疗后合并的颅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视神经障碍7例,三叉神经病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面神经麻痹2例,吞咽困难3例和听力下降3例,症状多在2个月后开始出现并在6~24个月后开始恢复.结论X-刀治疗颅内肿瘤,特别是颅底胂瘤的病例,有可能发颅神经损伤,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 ,我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36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 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 10 1例 ,女 6 1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4 3.6岁 ;合并 ARDS36例 ,其中男 31例 ,女 5例。全部患者入选研究的条件 :1既往无明显心、肺疾病史 ;2伤后 6小时内入院 ;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8分 ;4年龄≥ 18岁 ,无严重多发伤。全部患者经颅脑 CT检查确诊收入神经外科 ICU病房监护治疗 ,采用美国太空监护系统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血压 (BP)、中心静脉压 (CVP)及…  相似文献   
7.
脑电图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及预防治疗。方法对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ICU后立即行连续脑电图监测至伤后7天。结果16例经脑电图确诊为外伤性早期癫痫,诊断率为23.88%。临床观察到6例有癫痫发作,其中2例脑电图先出现癫痫波形,而后出现临床癫痫发作,临床诊断率为9.0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连续脑电图监测可大大提高早期癫痫的诊断率。脑电图显示有癫痫波型者,应预防应用抗癫痫药,以防  相似文献   
8.
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合并脑肿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治疗21例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合并脑肿胀患,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与神经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颅骨修补前体位变化对神经症状的影响及修补前后症状的改变,将本组病人分为完全颅骨缺损综合症(I)、部分颅骨缺损综合症(Ⅱ)、其他有症状者或无症状者(Ⅲ)三组,分析各组病例数与颅骨缺损的部位及大小的关系。结果:I组33例,骨缺损位于枕顶23例,额顶10例,缺损区皮瓣松弛,直立时凹陷。Ⅱ组7例,骨缺损位于额顶和枕顶各3例,缺损区皮瓣松弛,直立时凹陷。Ⅲ组12例,骨缺损多位于颞部或枕下,缺损区皮瓣平坦或僵硬。结论:颅骨缺损部位及大小在神经症状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硬膜下血肿液纤维蛋白溶解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特征及其与再出血的关系。 方法 将 31例CSDH患者按照CT表现分为等、低、混合性和分层状密度 4类 ,采用电泳法和免疫染色法对血肿液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和D -二聚体进行测定。 结果 纤维蛋白原浓度在等密度血肿中为 (78± 14)mg L ,低密度中为 (14± 6 )mg L ,混合性密度中为 (16 0± 36 )mg L ,分层状密度中为 (15 9± 2 9)mg L ;纤维蛋白单体在 4类血肿中的浓度分别为 (780± 2 40 ) ,(180± 80 ) ,(182 0± 46 0 )和 (1840± 2 70 ) μg L ,D -二聚体的浓度分别为 (12 10± 186 ) ,(2 81± 15 2 ) ,(1139± 194)和 (196 2± 32 4)mg L。 结论 混合性和分层状CSDH腔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高 ,有较明显的再出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