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痛性心肌梗死(PLMI)患者有具有一般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征性疼痛,多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等特点,常被临床忽视,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现将作者所在三家医院急诊科1998~2002年救治的62例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浆miR-193a-5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和病程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的AML患者,其中初发患者30例,完全缓解(CR)患者9例,复发患者6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1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收集患者和健康人EDTA抗凝的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浆,提取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浆miR-193a-5p的表达水平。结果 AML患者组血浆miR-193a-5p相对表达水平[0.4656(0.1031~5.0002)]低于健康对照组[0.7661(0.0521~3.1344)](U=122,P=0.0187)。AML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血浆miR-193a-5p表达水平比CR组和健康对照组低(均P<0.05),CR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6,P=0.5119)。AML患者血浆miR-193a-5p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D34+细胞比例等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浆miR-193a-5p在AML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可作为AML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新型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SF3R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诊的AML患者212例,其中22例CSF3R突变AML患者作为突变组,余CSF3R野生型190例,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从中筛选出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疗效及生存差异。结果: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50(17-73)岁,男女比例为1.2∶1,主要见于AML部分分化型(11例)及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例),依照2017年欧洲白血病网AML危险度分层体系进行预后分层,预后中高危16例(72.7%);初诊时外周血中位白细胞44.75(1.30-368.71)×109/L,其中>10×109/L者有15例(68.18%),中位血小板数24(4-55)×109/L;CSF3R T618I(68.18%)为常见突变位点,均存在伴随基因突变,其中伴CEBPA突变最为常见(10例,45.45%),但仅存在于CSF3R T618I突变患者中。突变组和对照组CR+...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年人和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免疫表型,观察髓系抗原CD13的表达与费城染色体阴性(Ph-)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学特点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成年和32例儿童B-ALL患者免疫表型.结果 儿童与成年B-ALL患者CD13、CD33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3 %(10/32)比19.8 %(22/111),18.8 %(6/32)比29.7 %(33/111),均P> 0.05].在Ph-B-ALL患者中,儿童CD13阳性表达率高于成年人[32.3%(10/31)比9.4%(6/64),P< 0.05].在儿童和成年Ph-B-ALL患者中,CD13+和CD13-患者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缓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儿童Ph-B-ALL患者中,CD13+和CD13-患者的复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16)d比(683±57)d,P<0.000 1].儿童和成年CD 13+Ph-B-ALL患者的复发时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11±16)d比(319± 16)d,P< 0.000 1].结论 在Ph-B-ALL患者中,儿童CD1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成年人,CD13+ Ph-B-ALL患者尤其是儿童CD 13+ Ph-B-ALL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bcl-2/IgH融合基因的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例同时伴两种bcl-2/IgH融合基因SMZ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与经典bcl-2/IgH融合基因阴性SMZL病例相比较,该例bcl-2/IgH融合基因阳性SMZL患者实验室资料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临床资料显示侵袭性高,疾病进展快,接受R-CHOP方案化疗不能够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bcl-2/IgH融合基因鲜见于SMZL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阳性SMZL患者具有恶性度高、化疗效果差的不良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香烟暴露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ACE、ACE2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调控作用及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Con);B组:30 mg/kg单纯氯沙坦组(30 mg/kg Los);C组:香烟诱导组(SM);D组:香烟诱导+10 mg/kg氯沙坦组(SM+10 mg/kg Los);E组:香烟诱导+30 mg/kg氯沙坦组(SM+30 mg/kg Los).香烟暴露组和香烟暴露+氯沙坦组在标准毒理香烟暴露箱中接受被动吸烟;对照组同时在同种毒理箱中暴露于新鲜空气;氯沙坦给药采用每天腹腔内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建立香烟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用插入导管法检测右室收缩压(RVSP);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ACE2和ACE的蛋白表达量;放射免疫分析试剂药盒测定肺组织中的AngⅡ表达水平.结果 香烟暴露6个月后,慢性香烟暴露组大鼠RVS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大鼠肺组织中Ang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CE表达水平增高,香烟暴露组大鼠肺组织ACE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AC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氯沙坦干预治疗后,香烟暴露+氯沙坦组大鼠RVSP和AngⅡ较香烟暴露组降低(P<0.05),肺组织ACE2蛋白表达水平较香烟暴露组增强,ACE蛋白表达水平较香烟暴露组减少(P<0.05).结论 慢性香烟暴露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还可刺激肺组织ACE2和ACE的蛋白表达变化,提示ACE2和ACE在慢性香烟暴露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缓解后继发TP53阳性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的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APL治疗缓解后继发TP53突变阳性t-M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患者为59岁女性, 以APL为首发疾病, 经含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后持续缓解4年;复发时TP53基因突变阳性, 为复杂核型, 临床考虑为t-MDS。结论 t-MDS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但携带TP53突变的造血干/祖细胞在APL治疗前可能已经存在, 且在化疗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优势克隆, 在原发肿瘤被抑制后优先扩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38例患者为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给予一般护理的69例纳入对照组,另外采用整体护理的69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症状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结果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焦虑评分观察组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90%(2/69)、11.59%(8/69),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55%(68/69)、88.41%(61/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护理中引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帮助改善患者心理与生理舒适度有积极作用,且可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助推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联合5-氮-2'脱氧胞苷(5-Aza-dC)对急性白血病Nalm-6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复苏后的Nalm-6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采用不同浓度的RAPA、5-Aza-dC单药及两药联用处理Nalm-6细胞.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E/7-AAD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SC2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 RAPA及5-Aza-dC均能抑制Nalm-6细胞增殖和诱导Nalm-6细胞凋亡(P<0.05),RAPA联合5-Aza-dC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具有协同作用(P<0.05).5-Aza-dC上调Nalm-6细胞的TSC2蛋白表达,RAPA及5-Aza-dC降低mTOR的磷酸化水平,RAPA联合5-Aza-dC可提高对mTOR磷酸化的抑制.结论 RAPA联合5-Aza-dC可增强对Nalm-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诱导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mTOR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