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同术式下鼻甲黏膜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后下鼻甲黏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对3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3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35例行下鼻甲微波热凝术(C组),27侧行低温等离子黏膜下减容术(D组).比较4种术式手术前后下鼻甲黏膜的组织学特征.结果:术后随访1—3a,A,D组术式优于其他两组,下鼻甲黏膜的纤毛结构保存较好.结论:鼻内窥镜下的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低温等离子黏膜下减容术对下鼻甲黏膜损伤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纤毛的结构和功能,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在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体脂肪组织在鼓膜修补手术中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外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临床证实,脂肪组织移植鼓膜修补简化和完善了传统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耳内镜下手术,对126例(128耳)外伤性及慢性单纯性中耳炎遗留干性鼓膜穿孔患者,应用自体脂肪组织修补鼓膜穿孔,并经1年以上随访,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4~ 1999年我科共收治慢性扁桃体炎患儿 672例 ,其中有 63例鼾症采用腺样体与扁桃体切除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63例 ,男 39例 ,女2 4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年龄 6岁。 63例患儿均有睡眠打鼾 ,张口呼吸 ,睡眠体位不正常 ,伴睡眠期憋气 ,夜间频繁憋醒及呼吸暂停等症状。 63例患儿术前均做鼻咽部侧位 X线摄片 ,进行腺体 -鼻咽比率测定 ( A/ N比率 )。 A/ N比率均≥ 0 .71以上 ,指诊腺样体肥大。扁桃体 0 ~ 0 肥大。1.2 治疗方法  63例患儿均在表面麻醉下行腺样体刮除 ,扁桃体挤切术。术后给抗生素静滴3d预防感染 ,个别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水肿阻塞者加用地塞米松抗炎抗水肿治疗。本组病例无 1例发生术后出血等并发症。1.3 疗效标准 痊愈 :术后能安静入睡、昼夜鼾声消失 ,无张口呼吸 ,睡眠无呼吸暂停。好转 :能入睡 ,鼾声消失或明显减轻 ,基本无张口呼吸。无效 :打鼾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仍张口呼吸 ,呼吸暂停。2 结 果63例患儿经治疗后观察随访 1~ 4年 ,其中痊愈 5 8例 ,好转 5例 ,无效 0例。3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 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NMDAR1和NMDAR2A/B在小鼠前庭神经核的细胞学定位和生后发育特征。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谷氨酸受体在小鼠前庭神经核的细胞学定位和生后发育特征。结果NMDAR1和NMDAR2A/B免疫反应产物丰富的分布在前庭神经上核、外侧核及部分下核、内侧核,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样纤维终末上。生后早期的NMDAR1和NMDAR2A/B表达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生后7天(P7)的表达微弱,随后逐渐上调,至P21达高峰,然后维持此水平。结论NMDAR1和NMDAR2A/B是构成前庭神经元功能性NMDA受体的重要亚基,NMDA受体可能参与小鼠出生后神经元成熟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5.
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400例腺样体肥大病例,均摄鼻咽部双侧位片,结合临床及X线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方法,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手术治疗。结论:腺样体肥大只有在准确的鼻咽部侧位片上才能清晰的显示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并突起的程度,结合临床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完桥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中耳道皮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对慢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转归的深入认识,使慢性中耳炎在行传统的乳突根治术清理病变,获得干耳的同时,更多的趋向利用残余的中耳导音结构,经合理整复以保存或提高听力。我科2002年对67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其中42例行完桥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在实践中我们改良了对外耳道皮瓣的传统处理,从而使手术视野扩大,鼓室腔处理更为便捷,根治术腔容积减小,干耳时间缩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对上皮及间质细胞的增生具有刺激作用的细胞因子,EGF—R广泛存在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组织中,具有促进滋养细胞增殖、分化、胚胎着床及胎儿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等作用。EGF—R在正常小鼠胚胎鼻中隔软骨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探讨其在正常小鼠胚胎鼻中隔软骨细胞中的分布,以了解与小鼠胚胎鼻中隔软骨细胞的增殖、发育成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1 发病概况 本组囊肿占鼻及鼻窦良性肿瘤的首位(76例),占79.16%。次为内翻乳头状瘤(8例)占8.33%。血管瘤(7例)占7.29%,其它为骨纤维瘤(4例)占4.16%,神经纤维瘤(1例)占1.04%,发病年龄15~70岁,其中21~50岁占65.63%(63/96),男性56例,女性40例,无明显性别差异。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7基因对喉癌Hep-2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为喉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p27cDNA转染到喉癌Hep-2细胞系中,了解其对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转染p27基因的喉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其在软琼脂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了大约4倍。对细胞周期分析表明,处在G0~G1期的细胞由32.2%增加到66.9%,经Dotblot、Western blot杂交和免疫组化证实,p27m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p27的蛋白表达量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p27蛋白具有生长抑制功能,其作用点为G1~S期。结论提高喉癌细胞中p27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导入p27基因是一种治疗喉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上颌骨切除鼻中隔硬腭一期成形术穆文新,段学军,席爱民上颌窦恶性肿瘤行上颌骨切除术后硬腭缺损,不仅造成患者颜面凹陷畸形,而且影响进食和发音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采用了许多方法,但效果均不令人满意。从1991年开始,我院按铃木安恒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