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定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布康唑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对照品的称量、仪器误差、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样品的配制、血浆样品的处理、标准曲线的拟合、基质效应、重复性等,评定各来源分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人血浆中低(60.0 pg·mL-1)、中(600.0 pg·mL-1)、高(6 400.0 pg·mL-1)浓度布康唑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5.62,63.90,626.26 pg·mL-1k=2,P=95%)。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布康唑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基质效应、血浆样品的处理(提取回收率),仪器误差、重复性(精密度)引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兔耳缘静脉注射给予DS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并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兔DS 2.5、5、10 mg·kg-1静脉注射给药后,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β分别为 3.0±0.6、3.4±0.9 和 6.9±0.6 h;Cls分别为 3.1±0.6、3.6±0.4 和 4.4±0.3 L·h·kg-1;Vd分别为 13.1±2.7、18.0±6.2 和 43.6±4.4 L·kg-1;AUC0~t分别为 0.84±0.13、1.41±0.17 和 2.30±0.18 mg·h·L-1.在DS 2.5~5 mg·kg-1范围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S 10 mg·kg-1静脉注射后,C0超比例增加(P<0.01),T1/2β明显延长(P<0.01).结论:在 2.5~5 mg·kg-1范围内DS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而10 mg·kg-1静脉注射后,本品在兔体内的消除未呈线性动力学.组织分布以肺脏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脾和肝脏.各组织器官中药量均显著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常规血药浓度检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现实要求.出现了患者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但仍然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等临床不良事件的现象.淋巴细胞是免疫抑制剂作用的靶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物制剂发展迅速,临床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性肠病、银屑病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炎症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类新型药物,生物制剂具有某些特殊的风险(如免疫原性),并可引发一些严重感染、结核和机会性感染.最近几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均颁布了有关生物制剂及生物仿制药临床试验和上市的相应法规与审批程序.本文分析了生物制剂和生物仿制药面临的用药风险及其特殊性.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进一步规范生物制剂和生物仿制药的审批和评价体系,加强该类药物的用药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在汉族健康人体的药动学。方法: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西汀和去甲氟西汀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氟西汀和去甲氟西汀在人体内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除1例慢代谢型受试者外,23名受试者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0.8±7.6)和(130.9±42.0)h;tmax分别为(5.5±2.1)和(58.5±31.7)h;Cmax分别为(11.8±3.5)和(14.2±5.0)ng.mL-1;AUC0-t分别为(487.4±190.2)和(3370.9±1175.8)ng.h.mL-1;AUC0-∞分别为(506.5±208.8)和(3537.8±1424.1)ng.h.mL-1。结论: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在人体吸收迅速,消除较慢,而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消除更慢;其中1例受试者呈明显慢代谢型。  相似文献   
6.
RAC1 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是Rho GTP酶超家族里Rac亚家族中的一员,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参与众多的生理活动并其重要的调控作用。机体内RAC1基因被激活的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因而研究体内RAC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者对某类药物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RAC1基因的多态性有助于从序列信息预测蛋白质结构,进而理解蛋白质功能,从而能在基因水平上预测疾病发展和实施个体化医疗。本文将就RAC1基因突变及其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的联系方面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分析蝙蝠葛碱在犬体内药动学与其对心电图影响之间的关系。方法:蝙蝠葛碱6 mg·kg-1静脉注射后,8 h内定时取血,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变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血浆中蝙蝠葛碱的浓度。应用3P97程序药动-药效参数估算程序对血药浓度和效应时间数据进行估算。结果:蝙蝠葛碱在犬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α=0.049±0.016 h;t1/2β=2.7±0.6 h。蝙蝠葛碱对HR的最大抑制率为(26.4±6.1)%,对PR,QRS,和Q-Tc间期的最大延长率分别为(33.7±10.0)%、(35.6±12.0)%和(25.5±9.4)%。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10~15 min。药理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结论:以上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蝙蝠葛碱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与其对心电图的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1类创新药吡非尼酮胶囊后的人体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动物实验结果推算起始和最大剂量,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从安全起始剂量开始,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采用随机单中心临床研究,统一餐后给药。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36例,随机分成6个剂量组:200 mg(2例),400 mg(4例),800 mg(6例),1 200 mg(8例),1 800 mg(8例),2 400 mg(8例);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12例,分成2个剂量组:400 mg(6例),600 mg(6例),每天3次,连续给药7 d。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药品不良事件。结果: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的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和心电图无显著变化,实验室检查等表明无器质性损伤。依据试验终止标准,20例受试者完成4个剂量组的单次耐受性研究。其中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有12例,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有7例受试者在口服药物后出现轻中度恶心、呕吐、烧心、食欲不振、头晕和头痛等不良事件,未经处理自行缓解。本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国健康人体对吡非尼酮胶囊单次(200~1 200 mg)或多次(400~600 mg,tid×7 d)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将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服用硫唑嘌呤(AZA)中国肾移植患者红细胞(RBC)内活性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嘌呤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89例中国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关联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AZA剂量和TPMT活性对RBC内6-TGNs浓度的影响,并应用SPSS v20.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89例中国肾移植患者RBC内6-TGNs浓度呈非正态分布(P<0.000 1),6-TGNs浓度中位数为167.60(四分位间距,108.10~300.80) pmol/8×108 RBC,个体间差异约24.3倍。关联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TPMT活性对6-TGNs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AZA剂量与6-TGNs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s=0.307 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BC内6-TGNs浓度与AZA剂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TPM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ZA剂量和RBC内TPMT活性协同影响嘌呤类药物活性代谢物6-TGNs浓度,进而影响该类药物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10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住院病人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并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8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 10 885株,除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B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常用的 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已高达 8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与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度正相关( r=0.994,P=0.006);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与其使用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r=0.717,P=0.045);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与其使用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r= 0.791,P=0.01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用量存在中 -高度相关性,应加强这些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管理,遏制和延缓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