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7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76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NS,使用VITIK AMS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实验采用K-B法。结果:76株CNS分为10个菌种,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1.8%,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分别占9.2%、9.2%和7.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6.3%,药敏显示CNS对青霉素、红霉素  相似文献   
2.
范倩  巩路  魏蔚  孙文闻 《天津医药》2013,41(1):9-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筛查方法。方法对61例临床确诊为pSS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应用三尖瓣反流速度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依据PAH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H组(10例)和非PAH组(51例),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胸CT扫描和超声心动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61例pSS患者中并发PAH者占16.4%,PAH组中PASP为31~64mmHg,平均(40±9)mmHg,其中4例无任何与PAH相关的临床表现,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2)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胸闷或胸痛、心悸、进行性呼吸困难、雷诺现象、胸腔积液和肺间质病变,PAH组雷诺现象、心悸、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PAH组(P<0.05),PAH组的补体C3水平低于非PAH组(P<0.05)。(3)PAH组瓣膜受累达100%,其中2例仅伴有右心系统扩大,3例同时出现左心和右心系统扩大,PAH组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高于非PAH组(P<0.05或P<0.01)。结论 pSS并发PAH并不少见,患者即使无相应临床症状,也应行超声心动筛查,这对PAH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血细胞减少等。疟原虫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 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自身抗体。当非疫区患者出现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自身抗体阳性时,应注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现遇到1例临床表现类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间日疟患者,报告加下。  相似文献   
4.
干燥综合征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激素和白细胞介素(IL)-6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gren′ssyn-drome,p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以21例绝经后女性pSS患者作为疾病组,21名绝经后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清标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和睾酮(Te)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pSS患者血清DHEAS及T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E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DHEAS、Te与IL-6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38,P<0.01;r=-0.514,P<0.05),血清E2与IL-6水平无相关关系(r=0.340,P>0.05)。结论pSS患者存在性激素代谢异常,性激素与IL-6共同参与pSS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组95例IM患者(男性47例、女性48例)和95名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按性别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确定预测发生IM的尿酸切点值,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风险比(OR).结果:IM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尿酸水...  相似文献   
6.
巩路  刘国威 《天津医药》2008,36(1):18-21
目的:探讨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干燥综合征(P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其血液系统损害与血中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7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63.7%出现血液系统受损,其中贫血42.5%,白细胞减少38.0%及血小板减少12.8%。抗SSA、SSB抗体阳性率血液受损组(72.8%,25.4%),尤其多系受损组(81.4%,32.6%)高于无血液受损组(50.8%,10.8%);抗ds-DNA抗体阳性率多系受损组(27.9%)高于无血液受损组(12.3%);抗SSA抗体阳性率单系白细胞受损组(90.0%)显著高于无血液受损组(50.8%);仅抗SSA抗体阳性率与血液系统损害呈正相关并与白细胞减少关系最密切(P=0.025)。SLE患者抗ds-DNA抗体及UCTD患者抗SSA抗体与血液受损有关。全部患者血液受损组IgG升高水平比无血液受损组高。结论:血液系统是结缔组织病易侵犯的器官,贫血最常见。抗SSA抗体可能参与了结缔组织病血液损害发生机制,尤其与白细胞减少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主因反复皮疹、口腔溃疡14年,间断发热、咯血伴阴部溃疡3年,加重20d,于2003年11月1日收入我科。患者1989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局部发硬有压痛,抗炎治疗后消退,后反复发作,有时出现全身皮肤带脓头的红色丘疹,静脉穿刺后也可出现。此间还反复出现口  相似文献   
9.
董笑影  巩路  陈且峰  周蕾 《天津医药》2006,34(3):162-1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雌二醇(E2)刺激前后TNFα和IL-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提取SLE患者(患者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在E2刺激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患者组有或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E2刺激后PBMC分泌的TNFα水平低于无E2刺激时(P〈0.05),而对照组E2刺激前后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无E2刺激的PBMC分泌的IL-6水平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有E2刺激PBMC分泌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BMC在E2刺激后分泌的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TNFα和IL-6水平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监测指标,高水平的E2对SLE的PBMC分泌TNFα和IL-6都有明显抑制作用。TNFα的降低可能提示为SLE活动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