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脊柱胸腰段冠状、矢状和横断面解剖学特点,探索薄层断层切片在观测各髓节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0具成人脊柱胸腰段标本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处理,制作16具冠状、8具矢状和16具横位的0.25mm厚连续切片,观察脊神经根走行于侧椎管和椎间管不同区段的解剖关系和椎间孔韧带分布特征,并直接测量相关结构参数。结果:观测了脊柱胸腰段A、B、C、D经4区横断层面、经椎间管内口矢状层面、经两侧椎弓根中心冠状层面的形态和相关参数。结论:三种方位断层切片可较好显示诸多结构位置关系,对脊髓或脊神经源性疾病诊疗和正确辨认手术视野所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昊  巩腾 《武警医学》2021,32(7):557-561
 目的 探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行前路减压术后继发上肢近端麻痹(proximal upper limb palsy ,PULP)的发作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椎管前路减压分别联合融合或非融合固定术,治疗235例单节段CDH患者资料,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术前PULP组和非PULP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术前临床表现,分为以脊髓型和神经根型损害两组。减压节段包括C3/4、C4/5、C5/6和C6/7椎间隙。分别比较不同手术节段或术前定位体征亚组间术后PULP发生率。以C5椎体为界,比较其上(下)椎间水平减压术后总体PULP发生率。结果 术后26例PULP患者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均获得基本缓解。除C4/5椎间隙和C5髓节外,其余节段减压术后亦可继发PULP。C5椎体上(下)各两个椎间减压术后PULP发生率和中下水平4个颈椎间隙减压术后PUL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脊髓型表现者,术后PULP发生率高于神经根型表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为主要表现者,CDH前路减压术后更易继发PULP。PULP发作应与固有束神经元体系的早期、可逆和暂时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昊  巩腾 《武警医学》2020,31(2):127-131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5-01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减压范围不低于4个节段。比较术后轴性痛组和非轴性痛两组患者间,术前合并颈椎失稳与否、术后颈椎曲度、前凸指数、屈伸活动度、椎管正中矢径、Pavlov比值、椎板开门角、硬膜囊面积不同变化幅度内病例分布构成比,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PAP发作的影响程度,选取初筛P<0.10的参数,再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与PAP发作的相关性。评估术前已合并和未合并颈椎失稳两组间,术后屈伸度不同矫正范围内患者所占比例。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有颈椎失稳、椎板开门角大小、术后屈伸度和颈椎前凸指数变化程度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相关(P<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后屈伸度明显下降和术前有颈椎失稳系预测术后轴性痛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轴性痛患者术前合并颈椎失稳比例高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痛患者颈椎屈伸活动度显著下降比例高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颈椎失稳患者,其术后屈伸度显著下降比例高于术前无失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术前合并颈椎失稳,更易因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屈伸度显著下降而继发轴性痛。建议微型钛板仅用于固定非失稳节段,而术前失稳节段可选择侧块或椎弓根钉棒固定,以减少继发术后失稳和轴性痛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4.
巩腾  苏学涛  夏群  王景贵 《武警医学》2017,28(11):1147-1150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ten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影响术后颈肩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PAP)病程长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2至2010-0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节段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患者344例,其中出现32例PAP患者,平均随访3年以上,根据PAP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2~5个月较快和6~16个月内较慢恢复组,比较PAP两组术后6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日本矫形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增长率、末次随访较首发PAP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矫正值,术后即刻较术前颈椎屈伸度、曲度和椎管矢径矫正值,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矢径、颈椎屈伸度和术后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对PAP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32例PAP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其中21例PAP术后2.8~4.8个月缓解,11例PAP术后6.9~15.5个月恢复,PAP较快改善组骨槽融合率高于较慢恢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门轴侧骨槽融合率系预测PAP病程长短的危险因素(OR=4.9619,P=0.0465)。结论 门轴侧骨槽愈合率显著提高并获尽早确切融合,有助于缩短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PAP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明确胸腰段脊柱在冠状、矢状和水平断面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薄层断层解剖学技术在观测胸腰段脊髓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中各相关结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成人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经改良火棉胶技术包埋后分别在冠状、矢状和水平位行250μm厚的连续切片,观察胸腰段中央椎管、侧椎管及椎间管内各结构的形态特征和毗邻关系,并同时测量相关结构指标。结果:可详细描述胸腰段各典型结构在不同方位标本切片上表现,借助三维重建软件可测量分析椎体和椎板等结构参数。结论:三个方位的断层解剖切片均可较好地显示腰骶膨大、脊神经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为正确辨认其在手术视野中表现提供解剖学依据,对脊髓源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7-04至2020-06采用胸椎椎板螺钉治疗胸椎疾病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7~59岁,平均43.2岁,其中胸椎霉菌性脊柱炎1例,胸椎大肠杆菌感染1例,胸椎骨折翻修术2例,颈椎骨折行颈胸段固定2例,术中椎弓根崩裂改用椎板螺钉2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行胸椎CT检查,观察螺钉固定情况,术后3、6、12个月,复查胸椎CT观察螺钉是否有松动、移位。术前,术后3、6、12个月随访X线测量胸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8例患者,32枚椎板螺钉,平均随访(14.3±2.3)个月,椎板螺钉无松动、拔出、断裂,术前、术后、随访Cobb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ODI指数为(20.3%±1.2%),较术前(79.9%±1.7%)明显降低(t=28.8,P<0.01);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0.8±0.2)较术前(6.7±0.4)明显降低(t=12.3,P<0.01)。结论 在无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情况下,采用椎板螺钉固定,有同样牢固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髓鞘产生的抑制神经生长相关因子.针对不同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所处的微环境,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以不同区域位点与对应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抑制作用及程度亦不同.应用髓磷脂相关衍生物抑制剂或其受体阻断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轴突再生能力.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髓磷脂相关神经再生抑制物有勿动蛋白、髓磷脂相关糖蛋白、少突细胞髓鞘相关糖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及新近发现的ephrin-B3等物质.该文就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与脊髓损伤后再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通过对上述各物质微观结构及分布特点的研究,探讨在不同微环境或与其他物质共存条件下,髓磷脂相关衍生物抑制脊髓损伤后再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根据是否发生PAP分为两组,PAP组(12例)和非PAP组(67例)患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屈伸、侧弯和侧旋活动度差异,评估术前C_(2~7)节段颈椎曲度类型、大小及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PAP发作的关系。结果 PAP组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基本改善。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组术后颈椎屈伸活动度下降幅度大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的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更易继发颈椎屈伸活动度的下降和颈肩PA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脊柱外科106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4例;年龄51~68岁,平均58.7岁;均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按照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否,分为颈椎不稳组(36例)和颈椎稳定组(70例);再按照辅助内固定装置类型,将颈椎不稳组36例分为连续节段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组(14例)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组(22例),颈椎稳定组70例分为椎弓根钉棒固定组(17例)和微型钛板固定(5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PAP发生率,以及组内实施不同内固定术式的两亚组间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PAP发生率、首发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 术后颈椎不稳组PAP发生率高于颈椎稳定组,两组分别为27.78%(10/36)和11.4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 P<0.05)。颈椎稳定组患者,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 P<0.05);椎弓根置钉术后PAP持续时间短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0, P<0.05);两亚组PAP发生率、首发时间和严重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颈椎不稳组患者,椎弓根固定组术后PAP发生率低于微型钛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1, P<0.05);两亚组PAP首发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术前颈椎不稳患者更易继发PAP,其辅助椎弓根较微型钛板固定者可在一定程度减少PAP发生率。术前颈椎稳定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时,联合应用椎弓根钉棒较Centrepiece微型钛板固定,更有利于提高早期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和缩短PAP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