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PD)的致病率呈现出被推波助澜之势,历代医家及学者对其均有独到的见解,肝肾阴虚作为其中秉要执本的病因病机,被众人所推崇。众多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证明,“补肾调肝”法作为治疗PD常规治疗法则,运用“补肾调肝”法治疗PD常可以达到药到病除之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查阅与PD相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献,本文探讨“补肾调肝”法在治疗PD中的应用,并结合临床医案进行剖析,以期为今后的辨证论治与临床用药提供相应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再血管化对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左室功能严重不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0例患者,依据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完全再血管化组(CR组)和不完全再血管化组(IR组),通过综合超声心动图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最后1次、术后第10天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 EDd),并统计气管插管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组术后第10天EF变化值明显高于IR组(P<0.01),搭桥支数明显高于IR组(P<0.01),体外循环例数高于IR组(P<0.05),术后第10天Lv EDd变化值、气管插管时间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再血管化有利于左室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BHCABG)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观察组)与20例体外循环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红细胞输注量、血浆冷沉淀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IABP置入率、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较少,住院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检查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白质区及脑灰质区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月~2018年3月老年T2DM患者20例为T2DM组,选择同期性别及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行DCE-MRI检查,用Fazekas量表评价脑白质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观察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71名受试者行常规MR、DCE-MR检查、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Fazekas评分,并根据Fazekas评分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测量脑白质FLAIR高信号区及周围常规MRI表现正常脑白质区的渗透率(Ktrans)、渗透曲线下面积(AUC)和血浆容积分数(Vp)值,比较2组间差异,并分析各参数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脑白质FLAIR高信号区及脑白质正常区Ktrans、AUC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其脑白质正常区Vp值较对照组减低(P=0.015),脑白质高信号区Ktrans、AU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40、-0.540,P均<0.001)。结论 缺血性脑白质病患者脑白质FLAIR高信号区及周围脑白质表现正常区BBB通透性增加,且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磁共振示踪技术定量比较了不同时期的大鼠C6胶质瘤的细胞外间隙扩散参数。并对影响细胞外间隙扩散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将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作为示踪剂导入大鼠脑细胞外间隙内,采用磁共振示踪法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与清除,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有效扩散系数(D*),清除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half-life)。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腱生蛋白C、胶原蛋白IV型进行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记分析。结果与10 d C6胶质瘤相比,20 d胶质瘤有效扩散系数((6.67±1.78)×10-5mm2/s vs.(1.26±0.27)×10-4mm2/s;t=4.265;P0.01)及清除速率常数((7.67±2.29)×10-5mm2/s)vs.(1.46±0.36)×10-4mm2/s);t=3.87;P0.05)减小,迂曲度增大((3.99±0.57)vs.(2.83±0.29);t=4.11;P0.01)),半衰期延长((0.86±0.23 h)vs.(1.64±0.12 h);(t=5.91;P0.01))。20 d胶质瘤的细胞外基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糖((0.48±0.07)vs.(0.32±0.09);t=4.663;p0.01)、腱生蛋白-C(0.29±0.04)vs.(0.58±0.11);t=6.50;P0.01)和胶原蛋白IV型(0.24±0.07)vs.(0.33±0.06);t=3.81;P0.05)的含量较10 d胶质瘤明显增加。结论随C6胶质瘤进展,细胞间隙扩散参数发生变化;细胞外基质的含量影响细胞外间隙扩散;我们相信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神经胶质瘤微环境,并将为经间质途径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荧光分子探针四甲基罗丹明-葡聚糖(dextran-tetramethylrhodamine, DT)和荧光黄(lucifer yellow CH, LY)、磁性分子探针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DTPA)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扩散分布规律,筛选合适的荧光分子探针用于大鼠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 ISS)光学成像。方法:琼脂糖凝胶分为DT组、LY组、Gd-DTPA组,分别导入相应分子探针,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动态观察DT、LY在琼脂糖凝胶内的扩散分布,与磁共振成像显示的Gd-DTPA在琼脂糖凝胶内的动态扩散过程进行比较。LY分别导入18只大鼠尾状核,对不同时间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成像,其成像数据与相应导入Gd-DTPA的大鼠的磁共振在体检测成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DT、LY及Gd-DTP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扩散分布均表现为各向同性,平均扩散分布速率分别为:(0.07±0.02)×10-2 mm2/s、(1.54±0.47)×10-2 mm2/s、(1.45±0.50)×10-2 mm2/s,DT与LY、DT与Gd-DTP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NOVA, F=367.15, P<0.001; Post-Hoc LSD, P<0.001),LY与Gd-DT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st-Hoc LSD, P =0.09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分子探针的扩散分布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DT与LY、DT与Gd-DTPA间的变化规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onferroni校正, α=0.0125, P<0.001),LY与Gd-DT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onferroni校正, α=0.0125, P =0.203)。LY与Gd-DTPA在大鼠尾状核ISS内分布随时间变化呈各向异性,均表现为指向同侧皮层区的单方向楔形扩散,平均扩散分布速率分别为 (1.03±0.29)×10-3 mm2/s和(0.81±0.27)×10-3 mm2/s, t=0.759, P =0.490;信号衰减半衰期分别为 (2.58±0.04) h和(2.46±0.10) h, t=2.025, P =0.113。LY与Gd-DTPA间扩散分布面积比率在0.5、1、2、3、7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9, P=0.088; t=2.582, P=0.061; t=1.966, P=0.121; t=0.132, P=0.674; t=0.032, P=0.976),在1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 P =0.043)。结论:LY与Gd-DTPA在多孔介质内的扩散分布规律一致,是ISS荧光成像的适用分子探针,可用于脑ISS的微观、宏观、离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冠心病(CHD)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1-2019-01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CHD合并IMR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CABG+二尖瓣置换术(MVR),观察组采用CABG+PBMV。比较2组治疗时间及术前、术后即刻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观察组ICU、术后呼吸机、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即刻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PBMV治疗CHD合并IMR能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探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小血管疾病(CSVD)MRI总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4例患者以5分制CSVD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表进行评价,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es)、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和脑萎缩(BA),并根据得分0~5分为CSV0组(0分)~CSVD5组(5分)共6组。对各组均行DCE-MRI,并以Patlak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测量WMH、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皮层灰质区(CGM)以及深部灰质区(DGM)BBB通透性。结果 最终纳入99名,校正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后,NAWM、WMH、CGM及DGM 4个区域的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渗漏速率(Ktrans)和曲线下面积(AUC)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NAWM、CGM及DGM区域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局部脑血浆容量(V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SVD患者BBB通透性增高与其MRI所示总CSVD负担相关;BBB受损可能是CSVD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骨水泥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5采用骨水泥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1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0~34)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